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历史教案VIP免费

高中历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历史教案_第1页
1/3
高中历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历史教案_第2页
2/3
高中历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历史教案_第3页
3/3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师课时2课时课题《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型新课教学目的1.秦王赢政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背景、过程、内容、目的和影响。2.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3.秦朝全面推行郡县制的主要表现和作用。秦的疆域,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制的影响。4.能够理解掌握本课历史知识点和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等历史概念;5.能够说出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点;能够在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在评价历史事物时,能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6.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教学环节说明备注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秦走向大一统的过渡时期,建议老师们对此阶段进行补充讲解,让学生更加清楚历史阶段特征已经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链。一、春秋战国——大分裂、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表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二、全面讲解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环节1导入新课新课预习阅读教材,完成《全品》导学案知识梳理部分。初步了解一下问题1、秦统一六国的条件、过程、意义2、郡县制确立的原因、内容、特点及影响3、皇帝制度的三公九卿制的内容环节2自主预习课程讲授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条件(1)商鞅变法侠秦国国力增强。(2)灵活运用“远交近攻”的对外战略。(3)人民渴望统一,顺应中国历史统一的必然趋势。(4)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1)灭六国,结束分裂。3.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混战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2)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容1.皇帝制的确立——通过相关材料分析皇帝制节环3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度的特点和影响。2.秦朝中央官制(中央行政制度):(1)三公九卿制。根据教材梳理其职能(2)特点(处理国家事务特点和政权特点——结合教材材料分析)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1).原因: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中央集权。2).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3)内容:(1)内容: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道”。亭(2)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的建立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皇帝直接任免官吏。5)影响:(1)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2)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3)实行郡县制,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探究1】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无法独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2)充分体现“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郎中令等官职是为皇室专设,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探究2】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结合练习册导学案第四页表格)三、秦朝专递注意中央集权的巩固措施(略讲)(1)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2)南征百越,修灵渠,统一岭南地区。(3)修“五尺道”收复西南夷地。(4)一系列统一措施(5)严苛的法律(6)思想控制环节4学生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环节5学生讨论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结分封还是郡县,决定性的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先秦,生产力水平低,中央无力控制地方,只有实行层层分封的分封制。秦朝,生产力水平提高,中央有能力也有必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于是实行郡县制。但是,过分集权,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但不利于地方的发展;过分分权,随时提防有发展自主权,但不利于国家的统一。所以,分权还是集权,关键在于一个“度”,偏向任何一方,都将后患无穷。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全册历史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