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的制定和特点:崛起为东方强国,开始实现“富国强兵”。2、明确明治维新各项改革措施内容、特点及影响:废除不平等条约踏上对外扩张之路;对朝鲜的侵略;对台湾的侵略。(二)过程与方法:1、日本为什么能崛起为东方强国以及踏上对外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2、探究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3、通过历史的横向和纵向联系,讲日本的1889年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进行比较。并且通过日本崛起的原因和发展道路作为中国崛起的一面历史的镜子以达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教育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889年日本宪法是近代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2、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对外侵略扩张是近代日本一项长期的国策,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889年日本宪法制订的背景、内容;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难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近代日本社会的发展情况:1889年日本宪法,崛起为东方强国和踏上对外扩张之路。首先要明确,这些变化是在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用心爱心专心1前提下发生的,是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它展现了进入近代的日本在政治体制、国际地位以及对外政策方面的发展情况。★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周年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24.66万亿元--这个数字是1978年的67倍。人均GDP则由381元升为18665元,是1978年的49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就在中国现代化取得成就的过程中,不时会传出欧美国家发出的“中国威胁论”的叫嚣。那么中国在崛起后将以怎样的面貌融入世界呢?让我们从历史中吸取一些智慧吧!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一、1889年日本宪法的颁布:1、背景:19世纪80年代日本国内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1)农民:负担沉重,发动暴动;(2)中小地主和中小资产阶级:发动“自由民权运动”时间: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容:开设民选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影响:运动范围遍及全国,推动明治领导人进行政治改革。2、制定:1882伊藤博文等人遍访欧美各国考察欧美国家的宪法和政治制度,最终选中了普鲁士宪法作为范本,认为普鲁士宪法最合日本国情,并吸取了俾斯麦关于把宪法变成专制统治外衣的经验,1889年2月日本政府以天皇的名义颁布了“御赐”的《日本帝国宪法》。3、内容:对象职权特点天拥有批准法律、任免大臣、召集和解散议会、宣神圣不可侵犯,享有绝对用心爱心专心2皇战、媾和及统帅军队等权力;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赦令”的权力;国民即臣民,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权力受限,但使人民获得一些基本权利议会分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皇族和华族组成;众议院由纳税人选举产生,有权批准财政预算。议会权力有限,但可参与制定法律。贵族院是特权阶层的代表机关,而众议院无独立的立法权。内阁内阁大臣辅佐天皇行使权力,只对天皇负责;(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需由现役大将或中将担任,他们有权直接上奏天皇,这使军部可以独霸这一职,也可采取必要手段来搞垮它不满意的内阁,这是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行政机关枢密院是国家的元老重臣,对国家政策有很大的影响力。天皇的最高顾问,也是国家最高决策机关4、特点:天皇的权利得到加强,内阁只对天皇负责5、影响:(1)是近代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2)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3)形式上确立了君主立宪,实质上确立了天皇专制,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二、崛起为东方强国:1、有利条件:(1)国际:19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侵略分割中国;(2)国内:明治维新消除了封建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