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AP可选用的抗菌药物1.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是一类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结构的抗菌药物,这一类抗菌药物的其同特点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人体的毒性很低,治疗剂量的青霉素对人体细胞几无影响。青霉素是发明最早的抗菌药物,目前通常将青霉素类按其抗菌谱分四类:(1)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G,抗菌谱广,可作用于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球菌、以及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嗜血杆菌属等。(2)氨基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主要用于对青霉素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杆菌等常有效。(3)抗葡萄球菌青霉素类如苯唑西林、氟氯西林、甲氧西林、萘夫西林等,对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属具有抗菌作用。(4)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类如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等,对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的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2.头孢菌素类头孢类是继青霉素类之后发明一类广谱半合成抗菌药物,化学结构中亦含有β-内酰胺结构。头孢类目前已发展到第四代,抗菌范围和抗菌活性也不断扩大和增强。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比一代头孢菌素广,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与第一代头孢菌素大致相当,而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范围比一代头孢菌素广,抗菌作用也强,对肝肾的毒性较小。可用于病原菌不太明确,不能肯定是革兰阳性菌感染或革兰阴性菌感染,以及混合感染情况。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是对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杀菌用。部分头孢菌素对绿脓杆菌等抵抗力很强的细菌也有强大的杀菌力,但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却不如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比,第四代头孢菌素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更稳定。3.喹诺酮类喹诺酮类是一类合成抗菌药物。是指含有4-喹诺酮类母核的合成抗菌药物,属于静止期杀菌剂,以细菌的DNA为靶点。作用于细菌的DNA回旋酶。喹诺酮类的特点是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组织浓度高、口服吸收较好、与其他常用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按问世先后可分为四代:第一代如萘啶酸等;第二代如吡哌酸等;第三代主要为氟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等;第四代,如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吉米沙星(Gemifloxacin)、加替沙星(Gatifloxacin)等。目前第一代喹诺酮类因吸收差、毒性大、抗菌作用差,已被淘汰。第二代喹诺酮类主要用于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第三代、第四代喹诺酮类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用药物。第三代喹诺酮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及结核杆菌亦有效。第四代喹诺酮的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部分厌氧菌、革兰阳性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明显提高,并具有明显抗菌后效应。4.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具有12-16碳内酯环共同化学结构的抗菌药物,多为碱性亲脂性化合物。这一类药物包括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柱晶白霉素等。以及新型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以往的大环内酯用于治疗诸如呼吸道感染及软组织感染等细菌感染,其抗菌范围较青霉素稍广,但是对骨骼及牙齿个影响较大。新型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抑制活性较高,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分支杆菌、部份立克次氏体、或肺炎衣原体等的抗菌活性增强。5.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是结构中含有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苷元的一类抗菌药物,共同特点是水溶性好,性质稳定。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阿米卡星、奈替米星等。抗菌作用机制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这一类抗菌药物对静止期细菌的杀灭作用较强,是静止期杀菌剂。其抗菌谱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构檬酸杆菌属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有的品种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敏感,其中以妥布霉素为最强。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等对结核杆菌等也有抗菌作用。但一般对奈瑟菌属、链球菌属和厌氧菌常无效。6.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