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晋商文化学习感悟VIP免费

晋商文化学习感悟_第1页
1/4
晋商文化学习感悟_第2页
2/4
晋商文化学习感悟_第3页
3/4
晋商文化学习感悟晋商与会计史学习心得--晋商精神有感晋商与会计史学习心得--晋商精神有感这学期选修了晋商与会计史研究这门课,原本以为会是一门很枯燥的课程,但赵丽生老师的精彩讲述,让这么课程如此的有趣有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门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晋商的知识,这其中感受最深的是晋商的精神。说到晋商精神概括有这么几个字。穷则思变,艰苦创业;逐利四海,开拓进取;振兴民族,忠义爱国;组帮结会,同舟共济;信誉至上,诚实守义;尊师重教,以人为本;勤奋谨慎,节约自律;乐善好施,热心公益。1.进取精神山西商人具有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所谓“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有许多山西商人就是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如著名的大盛魁商号,其创始人之一山西太谷人王相卿,幼年家贫,为生活所迫,曾为人佣工,在清军费扬古部充伙夫,服杂役,后来与山西XX县区人张杰、史大学一起随营贸易,先是肩挑负贩,拉骆驼,后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开“吉盛堂”商号,其后改名为“大盛魁”,几经磨难,终于白手起家,到雍正时大盛魁已经是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号了。晋商不畏艰辛,敢于冒险。他们拉着骆驼,千里走沙漠,冒风雪,犯险阻,北走蒙藏边疆,横波万里浪,东渡东瀛,南达南洋。山西商人在清代开辟了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贯穿蒙古戈壁大沙漠,到库伦,再至恰克图,进而深入俄境西伯利亚,又达欧洲腹地彼得堡、莫斯科的国际商路。这没有非常的气魄与胆略是不可能实现的。2.敬业精神敬业是事业成功的源泉,晋商热衷于经营商业,他们认为商和士农工是同等重要的事业,都是本业,同样要敬。晋商以第1页共4页经商为荣。榆次富商常氏总是把家族中最优秀的子弟投入商海。勤奋刻苦是大多数山西商人具有的良好的品德。XX县区商人是山西票号三大帮之一,他们经商“跋涉数千里,率以为常”。晋商还以谨慎闻名。他们对放款对象一定要在详细调查对方资产、用款目的、还款能力、财东情况等的基础上,才决定放款与否。3.群体精神“晋商”这一名称的出现,说明清代山西商人已逐步形成一个地域性的商帮。清后期,山西票号在国内8o多个城市设立了分号,从而形成了一个汇通天下的汇兑网络,也是以乡人为主体形成的山西商人群体。山西商人在经营活动中很重视发挥群体力量。他们用宗法社会的乡里之谊彼此团结在一起,用会馆的维系和精神上崇奉关圣的方式,增强相互间的了解,通过讲义气、讲相与、讲帮靠,协调商号间的关系,消除人际间的不和,形成大大小小的商帮群体。晋商这种商帮群体精神,首先来源于家族间的孝梯和睦。XX县区乔映霞主持家政时,把其兄弟集中在一起,让练有武艺的九弟先把一双筷子折断,接着又让其一次折九双筷子,结果折不断,以此喻义让众兄弟团结互助。晋商在发扬群体精神中,还注意量才使用,各尽所能。群体精神是经商活动中业务扩大与商业竞争的需要。随着山西商人活动区域和业务范围的扩大,商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于是他们从家族到乡人间,逐渐形成“同舟共济”的群体。4.创新精神晋商票号作为“现代银行乡下祖父”,曾经创造了我国近代金融史上的百年辉煌,赢得了近代“北亚金融中心”的历史地位。其多层次的经营规模和创造的财富神话曾令世界瞩目。晋商票号无论其组织架构、经营制度、企业文化、产品创新等,毫不逊色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公司管理水平。创新在其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所起的决胜作用。没有创新,就没有晋商票号的第2页共4页昔日辉煌。历史之所以选择票号由晋商创建,除了客观条件,如晋商最早采用股份制、商业网络发达、资本雄厚等。一个更重要因素,就是历史上的晋商一贯具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如身股制、两权分离、“龙门帐”薄记制度等,都是由晋商创立并特有,积淀了深厚的公司管理经验和创新能量,这是其他商帮所无法企及的。晋商不仅是我国近代商业顶峰、财富顶峰,也是商业自主创新的顶峰。晋商票号普遍实行“身股”制。所谓“身股”,又称“顶身股”。清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对此已有准确描述:“出资者为银股,出力者为身股”。身股是票号为激励员工,防范道德风险,无偿赠送给员工的股份。身股制为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晋商文化学习感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