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海之大乐》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2、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3、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追求高尚境界,不断提高个人的修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的发展,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因素,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善于学习的人会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及时去纠正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人生之路也由此而伸向一个更高的增加境界,在《东海之大乐》这篇选文中,河伯就是这样一个人,正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并勇于自己的不足,所以河伯懂得了很多的道理,他的人生境界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分组朗读)(二)梳理内容:要求:结合注释自读,不懂的字词句组内交流,请一位同学讲解第1节:时:按时灌:流入尽:全旋:转过,调转少、轻:形容词做意动,认为……很少,认为……很轻难穷:难以穷尽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见……于:被……第2节:拘:局限于:被虚:所处环境盈:溢出虚:减少过:超过为:用数:计算自多:自夸不似:不就像……卒:聚集又奚以自多:宾语前置句(三)探究1、河伯和海神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河伯:知错能改,善于纠正自身不足的人。海神若:谦虚不自满的人。2、海神若的话说明一个什么道理?2明确: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生活中人不应该自满,而是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去认识未知的领域,去见识未知的世界,这样才能够达到人生新的境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3、结合我们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则寓言故事含义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提示:1、学习上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领域去提高自己,发展自己。2、不自满,不自傲,虚心接受,不断提高个人的人生境界,实现更大的理想。三、总结:生活中、学习上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只有不自满的人,只有虚心的人才能够有的收获,取得新成功。要做到这样,首先就是我打消自满自傲的念头,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添补自己的无知,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使自己的人生迈入一个新的境界。四、作业:1、课本上完成练习二2、完成《导学》本课练习3、预习《尊生》第2则,思考: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是什么?板书设计:河伯:自以为是旋面自责(知错,不应自满)虚心自处完善自我海神若:谦虚循循善诱(语大理,不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