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显性方式培养良好的隐性学习习惯苏亚军(江苏省如东县于港初级中学226463)【摘要】习惯从表现方式上分为显性习惯和隐性习惯。良好的隐性学习习惯能使教学效率最大化。在教学中要用显性的方式培养良好的隐性学习习惯。在主动参与学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记忆等隐性习惯都可以运用显性的方式手段去培养。【关键词】隐性学习习惯显性方式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从表现方式上我们可以把习惯分为显性习惯与隐性习惯。像上课记笔记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是显性习惯,审题、分析问题的习惯等是隐性习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重视显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已成为共识,而对隐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却显得功夫不足。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听到老师抱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不主动,不会审题,也听到学生反映由于自己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成绩。培养良好的隐性学习习惯已经成为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毫不夸张地说,良好的隐性学习习惯能够使教学效率最大化。隐性习惯与显性习惯相比虽然不那么外显,但是作为一种习惯,它也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在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抓住机会,用显性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隐性习惯。本文以几种常见的隐性习惯为例,介绍用显性手段培养隐性习惯的一些做法。一、一本本子,培养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据调查,相对于其他学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兴趣不浓,学习中不够主动。即使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先进的学习方式中,也有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习惯于当听众、看热闹,习惯于人云亦云。教者在教学中,用一本本子,“逼”着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教者要求学生人手一本本子。有时要求学生抄写或是默写学科语言有时整理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有时写一下学习的收获。默写和作业随时就可以对照课本当堂订正。这本本子,逢课必用,每课老师必定收上来批改。批改一般只是做形式上的批改,只要学生认真抄写、默写了,认真整理了,认真订正了,就可以得满分。因为绝大多数学生只要参与到学习中来,没有故意瞎写瞎做的,都是力求取得好的成绩的。因为每堂课要用本子,老师要批阅这本本子,学生为了得到满分,就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认真听讲,认真看书,认真记笔记,认真做习题。让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本本子也能发挥作用。为防止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凑热闹,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要求学生先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写在本子上,然后再进行交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投影仪展示,没有条件的也可以指名在黑板上板演或是读出自己的答案)。这种方法,起初费时较多,但这种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退路,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得参与到学习中来。一段时间后,可以视学生参与情况再决定是不是每次都使用本子,尽量节省书写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讨论。坚持用一本本子,让学生参与学习,开始时学生可能是被迫参与学习,后来渐渐地就成为一种习惯。而且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走进思想品德课程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独特的魅力,认同思想品德课程所讲的道理,体会到思想品德课程对自己做人、做事、学习和生活的指导意义,进而爱上思想品德课,积极主动主动参与学习,不再视上思想品德课为畏途。二、一道习题,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分析问题的习惯,是最重要的隐性习惯之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是分析问题的最高准则。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对于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有很大的帮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促使学生从实际出发,避免自以为是的想当然和人云亦云的极端,追求独立思考,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同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强调思维活动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使思维从成见和教条中解放出来,增强了思维的灵活性。目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应试能力,或多或少存在套路教学的情况,相当部分同学思维受到局限。而在现实版中考中,往往又有部分题目不按套路出题,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遇上这类题目往往还是努力地往套路上去作答,结果在决定升学的中考中,就被这样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