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教育故事》一书有感5篇《让家长成为你的助手》文章中提到,新教育实验一直坚持用“父母”代替“家长”,通常的“家长学校”改为“新父母学校”。瑞典教育家哈巴特曾经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校长。”事实上,父母才是培养学生真正的最基础的力量,学生们每天从家庭到学校,再从学校回到家庭。加上节假日,他们在家庭的时间是超过学校的。童年大部分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刻骨铭心持久悠长的。同时,学生们来到学校的时候,事实上已经不是一张白纸。南怀瑾认为“教育从家教开始,学校不过是帮忙一下。”凡是能够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的学校和老师,他们的教育就会顺利得多,卓越得多,凡是不能够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的学校和老师,他们的教育就要艰难得多,麻烦得多。父母是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和父母,应该围绕着孩子搭建起教育共同体。要尽可能与父母协同合作,把父母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出来。当学生父母成为教师的教学助手,教师就会像有了三头六臂一样,能够在教育教学中从容发挥出更大的力量。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我对“家长”、“父母”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确实在平时的意识中我们总是将孩子的父母称呼为“家长”,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称谓”,但实际上是合作关系的重新定位,更体现着对孩子教育观念的达成度。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自古以来被视为教师的基本职责。到今天,这个时代,教师又多了一项基本职责,那就是处理与家长的关系。如今的教育,每一位教师都会意识到家长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带有家庭教育的烙印。如何才能发挥家长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了解家长的基本情况,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类,充分发挥家长优势,各司其职。以我们班为例,从接手这个班到现在,我通过各种途径对家长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我们班的家长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第1页共2页类为年龄较大,完全不能辅导孩子功课;第二类为年纪较轻,但忙于工作无暇关心孩子学习;第三类为兢兢业业支持孩子学业。了解到家长的基本情况后,针对其各自的实际情况,我们达成了不同的约定,如第一类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行为养成,第二类家长每周末必须检查孩子的作业,第三类家长除了指导自己孩子的学习之外,更多的发挥其在家委中引导、导向、传播正能量的作用。其次,与家长建立牢固的关系,达成一致目标:一切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一个孩子的成长绝不仅仅是教师的教育作用,家长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孩子在家长心中都是至高无上的唯一存在,都可以收获一份完整的关爱;而教师动辄就要面对四十几个孩子,一份完整的关爱要分成四十几份,因此教师要使家长明白:父母对于孩子的关爱是谁也代替不了的,老师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帮助每一个孩子成长,老师的关爱虽然不如家长那么充沛,但老师的初衷是和家长一致的,那就是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再次,及时恰当地与家长沟通、寻求家长的支持,使1+1>2。家长的支持是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要想得到家长的支持,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何与家长沟通是门艺术。面对着各型各色的家长,沟通艺术尤为重要。对于第一类家长,可以采取简单直白的指导类语言,更多的是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对于第二类家长则可以采取理解规劝的语言,使其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对孩子成长带来的不利之处;对于第三类家长更多的是方法情感上的共鸣。简而言之,家长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会愈来愈重要。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发起家长的自我意识,使之意识到自身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不再做“甩手掌柜”,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得力助手,与教师一起促进孩子的成长,真正实现“1+1>2”。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