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作文教学的出路何在摘要:由于聋生听力残疾,长期失去应有的语言刺激,阅读能力有限,使他们的词汇贫乏;观察分析事物没有选择性、侧重点;句法混乱;不善于准确地表情达意。所有的这些会导致聋生作文存在:“流水账”严重;“倒装句”频繁;用词少斟酌,直白欠生动,作文模式化,没有新意等弊病。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些弊病,可适当运用以下几种方法加以解决:阅读积累法、片断练习法、目标确定法、习惯养成法、“方法”讲授法等。关键词作文教学聋校出路作文对于耳聋学生来说,是检验和体现他们运用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当耳聋学生升入高年级以后,他们的作文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长期失去语言刺激,阅读能力有限,使他们词汇缺乏;观察、分析事物没有选择性、没有侧重点;句法混乱;不善于用精确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些问题表现在作文中又出现了哪些现象呢?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常常思考聋校作文教学的出路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一、常见问题1、“流水账”严重聋生作文中的“流水账”问题十分严重。如写日记,他们往往把一整天的事情从头到尾叙述一遍,或者干脆把某一段时间内的经历简单地描述一下,没有主次之分。写读后感时,通常也是罗列了大量的原文内容,而“感”却只是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没有实质内容,整篇文章读起来平淡、枯涩、没有中心。2、“倒装句”频繁耳聋学生尤其是先天性耳聋学生,他们接触语言、运用语言机会少,长期失去语言刺激,对抽象思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种现象使他们在说写句子时常常出现语序混乱,句子成分残缺,尤其是“倒装句”出现频繁,他们会把最想要表达的内容放在前面(以示突出),而将其他词语随意罗列、组合放在后边。3、用词少斟酌,直白欠生动耳聋学生由于听力的损失,继而失去或部分失去正常的语言环境,习得、掌握的词汇少,在使用手指语,手势语交流时,由于手指语、手势语数量、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局限,使耳聋学生在写作中不善于运用准确、贴切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写出来的文章总是语不达意,或者用词粗糙、不形象、缺少美感。4、作文模式化,没有新意耳聋学生接触社会、认识事物范围小,这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反映在作文里就是所写的文章总是框在一个约定俗成的套套里,千篇一律,使你一看题目就知内容,一看开头就知结尾。这样千人一面的文章没有新意,也就失去了读者的吸引力。二、解决问题的方法1、阅读积累法阅读的内容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内阅读,一种是课外阅读。进行课内范文阅读时,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如: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分几层写的?这一讨论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构思这篇文章的,既是写作因素教学,又可以用谈话或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朗读、背诵、复述,此种方式可以帮助耳聋学生熟悉语言、积累语言,为作文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作文教学如果有大量的阅读积累作为基础,读书多,学生就能借助阅读中获得的写作知识,参照范文,从丰富的语言材料中恰当地组织语句进行写作,形象、贴切地表达思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效益。2、片断练习法片断练习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项基本功训练。因为写片断练习实际上就是写文章的一部分,学生具备了写片断的能力,也就有条件写成整篇文章。片断教学很灵活,它不受时间、地点的变化,可随意而行。如学完《背影》一课,学生对文中父亲的外貌描写印象深刻,这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师的外貌进行限时的片断练习。写片断的内容和形式还有许多,如写场景、写人物语言、写人物心理活动、写文章开头结尾等。练习写片断,教师要教给学生写的方法,也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还要组织学生熟读、接抄课文中的一些片断。抓好片断教学,提高学生的写段能力,这将对改变聋生作文差的现状、提高聋生作文质量带来实效。3、目标确定法针对耳聋学生观察不细致,没有目标可寻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活动、演示或讲解以前先向学生提出要求。如参观科技展前,让学生注意观察,找出你喜欢的作品,参观后按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