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课前出示“泼水”主图,配上《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师语言描述:小朋友,现在是四月,到处鸟语花香,一切都生机勃勃。四月的西双版纳更是迷人:高大的椰树、别致的竹楼,孔雀优雅地开屏、凤凰花热情地开放!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引背第一小节]二、朗读,体验泼水节的欢乐(一)自读,懂得泼水节上的活动1、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傣族人民是怎么度过的,都有些什么活动呢?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的2、3两小节,一边读一边想。2、指名交流(载歌载舞、敲象脚鼓、泼水、赛龙舟、放烟火)3、泼水节上的活动可真不少呢!你知道,哪个是最主要的活动呢?(泼水)4、是的!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写了泼水活动呢?(第2自然段)(二)泼水活动1、,人们为泼水活动做了哪些准备,又是怎样泼水的?小朋友再读读第2自然段。(读课本)2、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3、读“准备”交流:你知道人们都做了哪些准备?相机出示:(1)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人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准备?是什么时候准备的?——原来,人们在精心地做着准备呢!谁能读读这句话?——指导朗读:我好像闻到了香味。/我看到了美丽的花瓣。/让我们一起读出人们的这份用心!(2)小朋友,人们还做了什么准备?相机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早早地来?是什么时候来呢?——来得这么早,人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是的,人们都迫不及待地盼着泼水活动再点开始。你能读出人们急切的心情吗?朗读点评:你把“早早”读出来了,我们就感受到了人们急切的心情。4、读“泼水情景”(1)、看视频——人们想呀想,盼呀盼,泼水活动终于开始了。你看——[播放泼水视频]——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点:你还看到了人们的泼水动作,看得真仔细。[引语中用上“灌、泼”](2)、读句子——课文里是怎么写泼水情景的呢?谁能找出句子来读一读?[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小朋友自己再读读这句话,看看人们泼水时都有哪些动作?(灌、泼、互相追赶)灌、泼(表演动作)互相追赶:互相追赶就是怎样地泼水?(就是你追我,我追你地泼水)——谁想读读这句话?还可以一边表演一边读呢!(表演读)——你看到人们泼水时还有哪些动作?(倒、洒、浇、喷)——演给大家看看吧!——迁移练习:你能学着书上的句子,用上刚才说到的词,也来说说吗?[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_______往我_______,我_______向你_______。](3)、看人群过渡:是的,人们就这样尽情地泼着水。在这泼水的人群中,老人什么样儿?[出示书上的插图](脸上笑开了花;笑得合不拢嘴)——你还看到谁是什么样儿的?(孩子、姑娘、小伙儿)——每个人都是那么快乐![出示: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谁能读出人们的快乐?(好像还不够乐。/好像只有一两个人乐。)——一起读出人们的快乐吧!(4)明寓义——小朋友,人们身上被泼得湿淋淋的,为什么还这么快乐呀?[相机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是的,这是吉祥如意的水,是幸福的水呀!被泼到这样的水,人们的心情怎么能不快乐呢!谁能读出人们的快乐?(指名读)——相机点出“!”,你把这个感叹号传递的感情读出来了。小朋友学着他一起读!齐读(5)体验、想像、表达过渡:想加入泼水的人群吗?[配上音乐]小朋友,站起来吧!提起桶,端起盆,加入泼水的人群,尽情地泼吧![出示:说一说在泼水人群中,你把水泼向了谁?是怎么泼的?对他说了什么?]相机采访(第三个):——向别人送出了祝福,你的心情怎么样?——是的,得到祝福很快乐,送给别人祝福更是一种幸福!6、回读(1)小朋友,让我们再感受一次泼水活动的快乐吧!自己再读读第二小节,可以加上动作读,可以带着表情读,让它深深地印在脑海中。(2)学生自己读第二小节。[配<月光下的凤尾竹>]7、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