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摘要:有些教师往往出于对教学流程及任务的实现,总是极力回避学生错误,把学生的出错现象简单理解成由于知识掌握而引发的能力、技术障碍,还可能把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一些创见当作错误而抛弃。教师应试图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错误,挖掘和利用学习错误,努力从学生发生错误的角度去解读学生,了解学生错误背后的学习障碍,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背后的障碍,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习错误变错为宝;改变教师对学生错误的不正确观念和处理态度,锻炼教师的教学机智。关键词:小学数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我们教师应用资源的眼光看待错误,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教室里鸦雀无声,但当某个同学发表了一个错误的见解之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是错误的回答撞击了其他同学思维的火花,唤醒了他们的思维。对于这些错误,如果我们能进一步分析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并能透过错误发现有关问题,在错误上面做些文章,就可变“废”为“宝”,把学习错误转化为学习资源,为教学服务。但有些教师往往出于对教学流程及任务的实现,总是极力回避学生错误,把学生的出错现象简单理解成由于知识掌握而引发的能力、技术障碍。另外,有些教师因为有了预设的答案,有了规定的思维行进路线,还可能把学生的不同意见、甚至一些创见当作错误而抛弃。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试图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学生的错误,挖掘和利用学习错误,努力.从学生发生错误的角度去解读学生,了解学生错误背后的学习障碍,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背后的障碍,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习错误变错为宝;改变教师对学生错误的不正确观念和处理态度,锻炼教师的教学机智。一、宽容错误,引发思维风暴。著名特级教师李烈说:“孩子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因此,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允许的。”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将错就错”拓宽学生思维,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精彩,教学过程更真实。在教学“学校有少先队员200人,其中一年级学生占10%,二年级学生占1/8,少先队员中一、二年级学生各有多少人?”时大部分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200×10%=20(人);200×1/8=25(人)。少部分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干扰,列出了算式:200÷10%=2000(人);200÷1/8=1600(人)。此时,引起了大部分学生的哄堂大笑。我微笑着说:“我也觉得少部分同学的解法有道理,那谁能用什么办法说服我们接受你们的观点呢?”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开了。生1:如果依据第二种想法,把一、二年级少先队员的人数合起来,已经有3600人,比题目中的学校有少先队员200人还要多,太离谱了,很明显是不对的。生2:根据题意,学校少先队员的人数才200人,而第二种解法的计算结果表明,无论一年级少先队员的人数还是二年级少先队员的人数都比全校少先队员的总人数还要多,不符合常理,因此,不用计算就可以知道,第二种解法是不对的。此时,做错的学生自然就明白了之前是因为没有认真审题,贸然采取了除法计算。听了大家的争论,通过仔细审题,可以知道,一年级少先队员的人数占全校少先队员人数的10%,所以,求一年级少先队员的人数就是求全校少先队员人数的10%是多少,也就是求200人的10%是多少,当然用乘法计算,同理可得求二年级少先队员的人数也应该用乘法计算。正如一首小诗所说的: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