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目录第三节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退出目录目标导航1.了解异读词产生的原因,并积累常见异读词。2.了解造成误读的原因。3.掌握避免误读的方法。退出目录问题导学1.分析一下著名的相声段子《白字先生》中,白字先生读错字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一是形声字误读。如“谦逊”的“逊”,“破绽”的“绽”等。形声字的声旁,或叫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但形声字发展到今天,不少形旁的字义已经很难理解,大多数声旁已不能准确地表示或根本不能表示出读音,“读字读半边”是不足取的。二是形近字误读。如“毛遂自荐”的“遂”和“逐”,“深思熟虑”的“熟”和“热”等。退出目录2.什么是“误读”?造成误读的原因有哪些?怎样防止误读?提示:“误读”包括两种情况:(1)这个字根本就没有这个音,也就是读“错”了;(2)一个字的两种读音都对,可是在应该读这个音时却读成了另一个音,也就是读“混”了。下面是造成误读的原因。(1)“读半边”造成误读。由于所要认读的目标字与某个已知读音字的字形相近,或者由于两个字具有相同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相同的声旁),往往就会依据“读字读半边”而造成误读。退出目录(2)“多音字”造成误读。多音字指的是写法相同而在不同的场合或不同的词语中读音不同的字。所以在该读这个音的场合读成了另一个音,也是一种误读。其中由于声母和韵母不同造成的多音字还相对容易辨别,而由于声调不同造成的多音字就不那么容易辨别了。(3)“方言音”造成误读。同一个字或词在方言中的读音可能跟普通话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因此方言音的影响也是造成误读的一个重要原因。防止误读的发生,我们可以这样做:读半边——看清细微差别,谨防声旁误读;多音字——切记据义定音;方言音——矫正地区缺陷,多查字典。退出目录3.什么是“异读”?异读词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异读”是指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两种读音,有人这么读,有人那么读,这是由读音的不统一造成的。对于这种并不区别意义而又同时有多种读音的情况,显然应该选择其中一种读音作为正确读音,特别是当有关部门审订了读音之后,就要按照规范的读音来读。形成异读词的原因:文白差异、方言音的影响、误读。退出目录4.在异读词的审音和规范过程中,对异读词的审音和规范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提示:(1)规范声母不同的异读词,如“玩弄”的“弄”读“nòn”ɡ而不读“lòn”ɡ,“暂时”的“暂”读“zàn”而不读“zhàn”。(2)规范韵母不同的异读词,如“琴弦”的“弦”读“xián”而不读“xuán”,“熟练”的“熟”读“shú”而不读“shóu”。(3)规范声调不同的异读词,如“比较”的“较”读“jiào”而不读“jiǎo”,“拥护”的“拥”读“yōn”ɡ而不读“yǒn”ɡ。(4)此外,还有其他异读词,如“确凿”的“凿”读“záo”而不读“zuò”,“颜色”的“色”读“sè”而不读“shǎi”。退出目录5.异读现象多存在于文言文里,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该如何读准字音呢?提示:(1)破音异读。所谓破音异读,就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的方法来体现某些字词的词性和意义的改变。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这里,“雨”是一个活用现象,名词用作动词,当“下雨”讲,我们要把它读作“yǜ”。(2)通假异读。有些异读现象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照本字去读。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的“说”字,通“悦”,所以,我们要把它读作“yuè”。(3)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就是我们在读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职名称、民族名称、姓氏等)的时候,由于它们的用法比较固定,所以仍然要异读作古音。比如:可汗(kèhán)、龟兹(qiūcí)、单于(chányú)、炮烙(páoluò)、吐蕃(tǔbō)。退出目录6.以《现代汉语词典》为例,说说工具书中是采用何种办法来处理异读词的。提示:《现代汉语词典》对异读词采取了因字制宜,分类处置的办法。第一类是异读词仍保留在今天的口语中,《现代汉语词典》是作为今音收录的。例如“好:本音hǎo,形容词,善,美好。异读音hào,动词,爱好”。如“恶、乘、将、传、饮”亦是。第二类是异读词在口语中已消失,《现代汉语词典》仍作为旧读保留的。例如“王:本音wáng,名词,君王。异读音wàng,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