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洪宗礼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3]洪宗礼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4]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吴非.致青年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6]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7]杨东平.语文课,我们失去了什么//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8]孔庆东等主编.审视中学语文教育[C].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9]刘锡庆.基础写作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1]于漪.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J].语文学习,1996(8).[12]韩军.百年中国语文教育十大偏失[J].基础教育,2005(12).[13]成尚荣.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J].人民教育,2007(23),5.[14]何永康.语文教学是心灵的远游[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4,(1).[15]杨林科.作文与做人的背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10)(卷首语).[16]胡立根.认清作文指导的价值在哪儿[N].中国教育报,2008-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