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惊心惨绝人寰人间地狱空前灾难南京大屠杀体裁: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它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有三个特点:1、新闻性。所报道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科学的真实准确。2、文学性。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各种文学艺术手法。3、政论性。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24-125页)用倒叙手法写当年日寇令人发指的暴行,突出半个世纪漫漫岁月都无法抹平静缘老太太心中的裂痕第二部分(126-131页)揭露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令人发指的兽行。第三部分(132页)点题—我们要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民族的奇耻大辱,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么走一、血的历史1、阅读课文,想想文中写了哪几起大屠杀?12月13日:燕子矶大屠杀五万多人12月15日:下关大屠杀数千人12月18日:草鞋峡大屠杀五万多人禽兽集体屠杀零散屠杀向井敏明和野田野的杀人比赛田中军吉用助光宝剑杀人300多证据日本《朝日新闻》随军记者的报道和战犯栗原军蓸的叙述中国幸存军人的控诉《东京日日新闻》、《日本公告》和《大美晚报》的报道日本军官中峰太郎《皇兵》一书的记载其他证据1.静缘老太太的遭遇及外国护士的日记2.南京军事法庭的查证3.外国观察家的观点和估计数字引用资料的作用增强真实性,有力的批驳了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弥天大谎。尤其是引用日本媒体的报道和日本战犯本人的交待,“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更有说服力。禽兽在燕子矶屠杀中日军用刺刀杀害中国平民禽兽下关码头尸横遍野禽兽被日军焚烧过的尸体禽兽的竞赛凶残与无助哀痛的回忆!本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和议论,请找出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说说其作用.2.找出文中的描写,说说其作用.1.文章开头以一个普通的老太太的遭遇写起,有什么好处?明确:1.将近五十多年的时间都过去了,这位老太太见到当年那棵树仍然充满了惊恐,可见南京大屠杀对中国人民精神上的摧残.2.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3.由老太太的回忆引入南京大屠杀,顺理成章.讨论下列问题,体会文章的写法.明确:增强文章的现场感和真实感.更好的表达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二、无耻的谎言1、篡改歪曲历史新华网东京4月6日电(记者乐绍延)日本部分媒体和专家学者6日发表文章认为,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合格的新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掩盖日本侵略他国的历史。《朝日新闻》认为,在历史教科书中,日本的侵略史正在消失。日本各教科书出版商在1995年的送审版本中均有慰安妇的记载,但这次没有一家直接提及慰安妇问题,只有帝国书院版本间接谈到慰安设施。强行绑架外国劳工问题也被淡化成“外国劳工被带到日本”。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亚洲政治史的著名教授天儿慧发表文章认为,既然是历史教科书就应该忠于历史事实。例如:关于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新教科书将其写成“为了亚洲的解放”,而极力淡化日本谋求在亚洲的霸权地位的真实目的。2、参拜靖国神社——野心不死小泉纯一郎登上日本首相的宝座以后,日本政坛加快了向右转的速度,2001年8月13日,小泉作为首相第一次参拜靖国神社,由于日本政坛总体右倾化,在党内外不乏支持者,此后小泉又接连三次参拜了靖国神社,人们对日本政坛人物大放厥词也习以为常,自民党重量级人物安倍晋三不久前干涉电视台制作反省日本侵略战争罪行的节目,但他照样很有人气,不少人认为安倍晋三可能是小泉之后的首相人选。远离野蛮,远离战争,呼唤文明,呼唤和平——这是生者对死者的告慰,这是生者对后来者的承诺:国耻不能忘记!我们纪念三十万冤魂,是为了铭记他们的不幸;我们祭奠三十万亡灵,是为了整个人类永久的安宁。历史是不能淡忘的,历史是不容许忘的!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在我两下江南的采访中,在我提起沉重的笔时,我悲愤的心依然一次又一次地颤栗。限于篇幅,我的叙述难以表达历史灾难之万一;而当年日本法西斯那难以计数的令人发指的兽行,又绝非笔墨所能形容。半个世纪过去了,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已难以寻觅旧时容颜,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号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在纪念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