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的世界历史复习教案一、课标要求1、政治史:了解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2、经济史: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3、思想、文化和科技: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二、1990年后世界历史的阶段特征1、世界格局从两极对峙到多极化趋势。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结束,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日本、欧盟、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新、旧格局正处于交替之中。2、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80年代后期,东欧和苏联的改革失误,自1989年至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中国经历了“文革”的劫难,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3、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以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为标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美国称霸、欧日依附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呈现出由美国独霸向经济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当今世界经济正朝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向发展,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一、两极格局的解体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东欧剧变原因:自身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困难;改革失败;苏联的影响;和平演变含义: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过程:1989年特点:来势迅猛,呈多米诺骨牌效应;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各国纷纷放弃社会主义制度;东欧版图发生变化,德国实现了统一等。启示: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防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2、苏联解体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根本);戈尔巴乔夫改革(主要和直接);和平演变(客观)东欧剧变(国际因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戈氏就任苏共总书记,经济改革遇阻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根本变化)主要内容:对内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对外改变与美国全面对抗方针,寻求缓和结果:国内局势失控,民族矛盾、政治斗争、加盟共和国独立;引起东欧剧变对苏联解体的认识: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实行社会主义缺乏经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敌视、遏制甚至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绝不能拘泥于苏联模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仅说明了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高考链接(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39题)(26分)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8分)解析答案:本题主要考察了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的内容,比较简单,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的认知力。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8分)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①原因:缓和:两极格局瓦解后大国之间军备竞赛和军事对抗减弱;地区冲突得到缓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