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CT读片·第8讲胸部CT读片(一)谢宝屿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101149)胸部CT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可对肺部、纵隔部以及胸壁等作全面的观察,特别是对纵隔、心脏、大血管、支气管、食管以及淋巴结可清晰的显示,这些信息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判断预后以及疾病的早期发现等具有重要意义,胸部CT应用极为广泛。1胸部CT检查方法(图1、2)图1CT扫描定位象一般均设定层厚10mm,层距10mm进行扫描,自肺尖至肺底,需20n层面,当发现病变后可根据需要作2~5mm薄层扫描图2CT扫描前后位象消除扫描计划线的一幅定位象,宛如一般胸片,可以提供正位、侧位或斜位等图像,为阅读断面象时作为参考,对诊断帮助极大,可观察胸部全貌及病变状况,也可以检验所扫描的部位、层次是否准确111CT平扫一般均首先作单纯CT,层厚10mm,层距10mm,自肺尖部扫至肺底部、横膈部。自定位象上作出计划扫描平面线,则按计划程序进行扫描。当发现病变后可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进行2mm、5mm等薄层扫描,显示病变细节。螺旋CT则可对某一区域作快速连续扫描,在屏一次气的时间内扫描完毕,减少了每次呼吸引起的层面的误差。首先摄取CT定位片,亦可拍摄不带扫描线的图象为诊断作参考。112CECT(contrastenhancementCT)由静脉注入100ml碘水造影后立即进行扫描(或同时扫描),可观察心脏、血管充盈情况以及观察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有利于诊断,特别是在疾病的鉴别方面有重要意义。113窗宽窗位每次均需要两种窗宽与窗位。11311肺窗主要观察肺部,窗宽(WW)-1200HU,窗位(WL)2600HU。11312纵隔窗主要观察纵隔、胸壁,窗宽(WW)300HU,窗位(WL)50HU。扫描完成后,应用激光相机转印成肺窗、纵隔窗照片,以供诊断使用。必要时亦可在显示屏上,按需要调节不同窗宽与窗位进行观察。窗宽与窗位亦可适当改变以利图象观察。114感兴趣区(ROI)即对图象某部位区域进行CT值测量、平均值、标准差及测定区域面积、长度等,这对病变的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2正常胸部CT表现211肺尖部CT象(第2胸椎水平)(图3)此层面显示肺尖部,前有胸骨柄、后有胸椎,第1肋骨呈半弧状于两侧。气管于胸椎前方呈黑色管腔,食管在后方。气管双侧有小圆形血管影,自前向后为左右头臂静脉、左右颈动脉及左右锁骨下动脉。212主动脉上层面CT象(第3胸椎水平)(图4)胸廓逐渐扩大,气管后方为食管,前方有三支血管为特征,比如交通信号灯。自前向后为头臂动脉、左颈总动脉及头臂静脉。右侧可见右头臂静脉,左前为左头臂静脉。此层下层即主动脉弓。213主动脉弓层面(第3~4胸椎水平)CT象(图5)主动脉弓呈弯曲的香肠状前后排列于气管左侧,上腔静脉于气管右前方与主动脉弓相邻,此前可见头臂动脉及静脉。此层面肺部为双肺上叶。214主动脉窗层面(第6胸椎水平)CT象(图6)此层面前方为升主动脉,胸椎左前为降主动脉,升主动脉右旁为上腔静脉,肺部为双肺上叶。75《中国医刊》2002年第37卷第2期(总121)©1995-2004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215气管分叉层面(第7胸椎水平)(图7)CT象胸腔逐渐扩大,中央部气管分叉似鱼鳔形,中央即隆凸。血管自前向后有升主动脉、上腔静脉、肺动脉的左侧干2后方的降主动脉。此层面肺部后野的1/3部为下叶的尖段。216肺动脉层面(第7胸椎水平)CT象(图8)此层面胸廓最大,血管自前向后为升主动脉、上腔静脉、肺动脉右分支,后为降主动脉。气管已分成两个分离的管腔,中央为隆凸下部,可见正常小淋巴结呈椭圆形。后部肺野为双肺的下叶尖段。217左心房层面(第8胸椎水平)CT象(图9)双肺中部呈球状心脏阴影,可见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中央为主动脉基部、降主动脉于胸椎左前方,食管于心后隙。右侧前1/2肺野为中叶,左为舌叶,而后1/2肺野为下叶尖段、外底段与前底段。218肺底层面(第10胸椎水平)CT象(图10)此层面为肺下叶各基底段及心脏底部CT象,心脏可见右心室及左心室,中间低密度条状影为室中间隔,方向恰指向1点钟。右侧膈顶呈椭圆形,为肝的上部,左侧膈肌亦开始显示。双侧肺基底段呈半月形。图3肺尖部CT象(纵隔窗)(第2胸椎水平)WW300HU,WL50HU1气管2左颈总动脉3左锁骨下静脉4胸大肌5左锁骨下动脉6左肺尖部7第1肋骨8第2肋骨9第2胸椎10脊柱竖起肌11食管图4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