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的十年对峙国共的十年对峙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15课课(1927---1937)课标1、了解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2、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3、了解红军长征的主要史实。4、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与意义。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吸取了哪些教训?问题解答1、没有自己的武装2、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大革命失败的教训:问题解决南昌起义如何吸取大革命的教训的?南昌起义如何吸取大革命的教训的?22、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11、领导武装斗争、领导武装斗争八七会议又是如何纠正大革命中的错误并指明革命的方向?11、清算右倾错误、清算右倾错误22、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总方针党总方针33、决定秋收起义、决定秋收起义南昌起义成功后,按预定计划南下广州,遭到敌人封堵,损失严重。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中共既然已经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为什么还是连遭失败呢?问题学习苏联革命的经验,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看材料探究之一:下列两幅图蕴含的共同信息是什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以夺取城市为中心,均告失败。以夺取城市为中心,均告失败。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材料二:1930年江西永丰兴国土地调查情况阶级成分所占人口所占土地比地主、富农6%80%中农20%15%贫农60%5%雇农、手工业者13%0%探究二:表格内容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如何取得农民的支持?农民几乎无地,受剥削严重;农民几乎无地,受剥削严重;土地革命赢得农民支持。土地革命赢得农民支持。探究三:革命根据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处于各省交界的农村地区,处于各省交界的农村地区,敌人统治力量薄弱。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多为山区,便于游击战。多为山区,便于游击战。夺取城市的武装起义失败;城市敌人强大,农村最薄弱,农民受剥削最重;土地革命赢得农民支持;农村便于游击战。---中国国情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基础知识的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包括哪些基本内涵?应如何理解?(1)土地革命——核心内容,农民支持(2)根据地建设——经济保障,打破封锁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3)武装斗争——军事保障,扩大地盘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江西瑞金标志着国共对峙正式形成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A学以致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A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B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B材料一:国民党初视中共为癣疥之疾,不及两年而成燎原之势。原因之一为国民党的内争与相互牵制。而第一重要的原因为红军的土地政策。至1930年初,红军约6万余人,有枪者三分之二,活动区域达120余县。——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探究一:上述材料反映什么问题?反映:红军力量的壮大,威胁南京政权,引起国民党恐慌,发动大规模“围剿”。为什么要长征?材料二:在第五次“围剿”中,国民党将领柳维垣制订“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堡垒政策”。红军在博古、李德的指挥下,令红军北上迎敌,结果屡战不胜。1934年4月广昌一战,红军损失很大。国民党军队向根据地中心进攻,全线抵御,以堡垒对堡垒,大打阵地战。探究四:(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造成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