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二(三年级)体操单元核心知识与核心概念、学科思想方法海门市育才小学王海霞体操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队列队形练习、体操基本动作、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韵律操和技巧运动等。它们既能锻炼身体,形成健美的体态,又可陶冶情操,抒发感情,是一种非常适合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形式。水平二阶段是学生各种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体操类活动练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柔韧、平衡、协调性的快速发展,检验学生单个动作的学习效果,弥补体操单一动作练习的枯燥,提高学生对体操锻炼的兴趣。体操活动除了具有锻炼身体的价值和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体操的艺术性外,还能激发学生对各种动作组合的想象和创新,激发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本单元的练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来选择与设计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教学内容从复习广播操、前滚翻动作开始,过渡到单个动作的学习(多种姿势的单腿支撑、后滚翻、跪跳起、原地挺身跳转体90°或180°),然后上升为适合学生实际难度的组合动作(滚翻组合、跪跳起与滚翻组合、平衡与滚翻组合等)这样安排教材,既有趣味性又有渐进性,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趣味性较高的单个动作练习,会使学生产生第一兴奋点,但是如果不进行深化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在单个动作练习的基础上安排组合动作的练习,教师可以指定动作,也可以引导学生自行组织、创编简单的组合动作,以便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满足他们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激发学习的第二兴奋点。单元核心知识1.前(后)滚翻、跪跳起、原地挺身跳转体90°或180°、单腿支撑等动作的名称和动作方法。2.动作组合的创编方法及顺序。3.体操活动的课堂常规、安全意识和姿态要求。前滚翻:蹲撑,两手撑垫,同时曲臂、低头、两腿蹬地,提臀收腹、团身向前滚翻。前滚时,头的后部、肩、背、臀部依次着垫,当背着垫时,迅速屈小腿。上体与膝部靠紧,两手抱小腿,向前滚动成蹲立。后滚翻:由蹲撑开始,双臂推撑均匀用力,身体后倒,臀部,背部,颈部,头,依次着地,滚动要圆滑。当双脚着地瞬间,迅速抬头,双手支撑推地,上体抬起成蹲撑。跪跳起:跪立,臀后坐,上体前倾,接着两臂迅速向前上方摆,并至胸前部位立即制动;拔腰、展髋,脚背和小腿用力压垫,使身体向上腾起,迅速提膝、半蹲起立。原地挺身跳转体90°或180°:原地屈膝开始,接着两臂向前上方摆起,同时两腿用力蹬地,身体向上腾起,以腰为轴,肩、臂带动身体转动90°或180°,空中挺身展髋,两腿并拢,脚面绷直,轻巧落地,两臀斜上举。儿童时期的第二信号系统发育还不完善,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处于优势,直观思维能力较强。虽然他们能对事物作出初步的分析,但只是粗略地分析事物最显著的外部特征,他们对动作的识别还是停留在表面和粗糙的认识水平上。所以他们所掌握的动作概念应该是具体的、可直接感知的。这一阶段的儿童比较好动情绪不稳定,控制能力也比较弱,常因成功而欢呼,因失败而丧气。因此,体操教学应着力于使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不要过多地留下失败的沮丧。所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设计巧妙化,并形成良好的教学魅力。借助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运动,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更能激发学生体操类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1.挖掘生活素材,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经验的直接体现。作为一门与文化课有着明显区别的学科,凭借与生俱来的动感,给人以愉悦、活泼、洒脱和向上的力量。让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融入课堂是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身体练习偏重于技术要领的传授,教学枯燥无味,内容远离实际,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把贴近生活的素材引入课堂,淡化体操教学的竞技性色彩,让学生体验体育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滚翻活动形式接近生活,有自我保护的实用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将生活中各种方式的直体滚动、屈膝滚动、团身滚动等引入课堂,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