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口语交际教学本章揭示了口语交际的含义、特征及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意义,结合新课标提出的口语交际的目标和要求,阐述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内容、实施建议、评价原则和方法。希望能够对语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在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语文教学实践深入思考,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第十二章口语交际教学第一节口语交际概述第二节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和内容第三节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第四节教学内容评价一、口语交际的含义和特征1.口语交际的含义口语交际训练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口语交际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社会交往的频繁对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学更应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口语交际的含义“交际”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万章》中: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孟子曰:“恭。”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孟子注》中解释:“际,接也。”从中可见,“交际”是一种双向的行为:一方面为交,一方面为接。交际活动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之间。在古代多指礼仪币帛上的来往,时至今日,“交际”的含义发生了词义扩大的演变,指“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社交”。(《现代欢愉词典》)从2000年修订大纲开始,小学、初中、高中都不再按“听”和“说”提出教学目标,而是统一称为“口语交际”。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名称转换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口语交际”呢?“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课程标准”)2.口语交际的特征⑴交互性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进行交流,交际双方是互为主客体的对话关系。口语交际既是单向表达,又是双向交流。说话一方不仅要考虑如何组织语言、表达思想,同时还必须根据听话一方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话题。采取灵活的策略,例如停顿、重复、解释、转换话题等。在这种交互性的交流中,谈话被逐步推进。所以“口语交际”的提法比“听”和“说”更多地体现了对象意识。⑵即时性在口语交际过程中,由于口语本身的特点,说话一方受时空限制,来不及组织结构复杂难于理解的长句,说出的话容易转瞬即逝,所以要求听话一方必须认真倾听,把握主旨,有些时候还要配合态势语等因素综合理解,另外说话人自己也要瞻前顾后,说话有条理。交际双方必须在简短的时间内对对方的话语和态度做出即时的反应,才可以使谈话顺利进行。二、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心理学研究分析的情况表明,在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虽然书面语的出现弥补了口语的时空局限,但文章不见得天天写天天读,可是话却是要天天听天天讲。口语比书面语具有更直接更广泛的交际作用,口耳相传仍然是人们交际的主要渠道。在历史上,我国的传统教育还是极其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韩非子、荀子、烛之武、苏秦、毛遂等士阶层就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各国,或说服君主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或扭转危难时局,解除国家灾难。留下了许多堪称典范的雄辩材料。当时的教育也注重自由论辩,争论思想,尤其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繁荣阶段,不仅各学派之间相辩,同一学派内部也相辩。不仅先生和先生辩,学生和先生也辩。不仅校内相辩,还相辩于校外。不仅和一般人相辩,而且还和官员、君主相辩。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罕见的。以后历代有远见的教育家也非常重视“善听善辩”的能力。而隋唐以后开始实行科举考试,以书面文卷选拔人才,一生运命在文章,口语训练渐渐被忽视了。据调查,80%的中学生害怕参加演讲、辩论、聚会、会议这样的活动,害怕社会交际,在这些场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以至于“口将言而嗫嚅”,口语交际能力极差。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呢?1.口语交际能力渐渐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现代社会是高信息化、高效率化的时代,要求人们必须具有高质量的口语交际水平。大到国事商讨、政治谈判、商业运作,小到求职应聘、协调人际关系、工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