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第五册第17课《剪纸》核心知识点的衔接海门师范附属小学陈铁梅、顾婕剪纸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传承和普遍群众基础的美术表现形式。它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在过去,剪纸一直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喜庆节日中祈福避祸、表达生活情趣和美的情怀的实用品和装饰物,如今,在许多地方与剪纸有关的习俗依然保留着,虽然这一代的孩子对剪纸接触得比较少,但上一辈的长者对本地剪纸还是比较熟悉的,而且在各个城乡地区有着许多剪纸艺人及剪纸爱好者。剪纸源于生活,我们的孩子学习剪纸也应该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去探寻、了解、学习。本课,教师通过对剪纸的传统技能、技法的教学,让学生能有效地学会剪纸的方法,了解剪纸的形式,理解剪纸中饱含的美好寓意。剪纸为小学中年级段的教学内容,因此,对于低段的学生可以做相应的教学铺垫,学会使用剪刀,能用剪刀剪出想要的图形,以便在学习“剪纸”的时候能熟练掌握剪刀的使用方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可以更多地将“剪纸”这种表现形式运用到学习的方方面面,如设计邮票、手提袋、服装等等,都可以将“剪纸”这种艺术形式使用其中,并加以再创造、创新;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为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条件,比如在儿童绘画作品中,用剪纸的纹样来装饰美化作品,创造出具有剪纸风味的绘画作品;将剪纸与布贴画、版画、折纸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成独特的美术表现语言。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在转换艺术语言过程中,会出现新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重新从材料、色彩、构图等方面考虑,进而激发一种想象、联想和生活激情,引发灵感,促成一种再创造。有些同学在转换材料以后,又自然而巧妙地运用平时所掌握的一些表现技法,形成一种综合的处理方法,丰富了艺术语言,培养了一种动脑、动手能力借用材料开拓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