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乐同行》单元核心知识点的衔接冒继光如皋市丁堰初中●对单元的教材内容的整体分析●说明如核心与周边知识,重点与次重点、非重点之间的关系;说明知识点之间的上下位关系、并列关系以及其他逻辑或非逻辑关系,衔接关系等等。一、教材分析《与乐同行》是江苏少儿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单元。为了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融入音乐融入新的集体,教材选编者紧紧围绕这一人文主题精心选择了这组音乐。这组音乐的共同特点体现为音乐性、思想性及经典性的高度融合,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引导下,学生非常容易被这组音乐吸引和感动,并为美好的中学生活留下难忘的音乐印记。在演唱板块选用了《希望与你同行》与《欢乐的啦啦歌》两首歌前者深情、亲切,后者热情、欢快,风格各异,相得益彰。在欣赏板块选用了童声合唱《校园多美好》和管乐合奏《伙伴进行曲》,从体验校园的美好到生气勃勃的进行曲;从进一步感受人声的魅力、发声的方法到体验器乐曲、捕捉音乐主题,题材与体裁范围扩大,感悟与胸怀也得到提升与拓展。二、核心知识点的衔接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即使是音乐知识也无不是建立在实践性的基础之上或是用来指导实践性,这种特殊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基础音乐教材必须具有实践性、操作性、体验性,而知识点并非教材的全部,仅仅是其一部分。当然,基础教育中的任何课程,只要是一门学科,必然会有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因此,对于基础音乐教育来说,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是必要的,这既是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音乐文化素质的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了基础,为学生在音乐上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平台。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教材在第一单元就注意与小学所学进行有机的衔接,在小学的基础上更好的发展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同时更注意着眼学生今后的发展,为以后单元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和预热1、音乐知识点的衔接本单元安排了“人声的分类”的音乐常识,这一知识点是为本册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演唱的形式做铺垫和准备,这个一脉相承的音乐线索出现在各个单元的音乐知识点中。同时我们还要要注意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内在的纵向联系与衔接,也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基础。如在学习《希望与你同行》后,要求学生在演唱形式上做编排,就是演唱形式的实践性教学;《欢乐啦啦歌》本身就是一首轮唱教学曲目;《校园多美好》是童声合唱,这些教学内容都涉及演唱形式这一重要的知识点。本单元安排的音乐知识点还有音符的写法与时值,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曾经学习过的相关知识,我们主要教学任务是做好复习和巩固,要注意结合本课所学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音乐作品当中了解练习相关知识,并通过实践性的音响来判断时值的长度。下一单元的两个音乐知识点——节拍、附点音符就是建立在音符的写法与时值这一知识点的基础之上。2、演唱教学的衔接新课程标准对演唱板块在7——9年级阶段教学目标的描述为:A.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B.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请唱歌曲。在合唱中积累请唱经验,进一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本单元的演唱教材选取的两首歌曲是龚耀年的《希望与你同行》和张文纲的《欢乐啦啦歌》,这两首曲目与前后单元在知识点上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与联系,但是在教学中培养的演唱习惯却是相互关联的,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会贯穿学生一学年甚至一生的演唱经历。学生进入中学的第一个单元的歌曲学习,教师必须对于学生唱歌的正确姿势和发声的方法应有所要求和指导,为后面歌曲教学更进一步的要求和演唱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演唱这两首歌,要深情而亲切,尽量发挥童声的特点,并注意对比与呼应。启发学生把走进新阶段、新集体的感受带进歌声里,使词曲都如出我口,如出我心,唱出希望,唱出真情。演唱活动板块中的教学还要注意初中生的生理特点,从本单元开始就要培训学生逐步掌握变声期发声的方法,使班级学生能在短期内达到声音的基本统一、和谐。本单元的“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与下一单元“变声期的嗓音保健”就是相互关联与相互衔接的,也都体现了初中生特殊生理时期歌唱教学的特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