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摆出有规律的图案-----《找规律》教学设计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小学吴丽萍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15—116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事物排列的规律中隐含着数学知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师:小东家买了一套新房,装修得挺漂亮的,他请同学们到家里玩。一进厨房,同学们被厨房的墙面和地面上的图形排列吸引住了,(电脑出示厨房)小东神秘地说:“这些图形的排列可是有一定规律哦!你们能找出这些规律吗?”【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教育,从而自然引入课题。】2、揭示课题:找规律。二、探究学习,构建新知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图形的排列规律(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生1:从右向左斜着看,每组图形都是一样的。生2:横着看,每排四个图形相同,只是所在的位置不同。上一行和下一行比,上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最后,其他每个图形都向前移动了一格,变成了下一行。生3:竖着看,后面一排和前面一排比,前面一排的最上面的图形移到最下面,其他每个图形都向上移动变成了后面一排。生4:有四个图形,每个图形位置变化四次,第五次和第一次图形位置就相同了。……【设计意图:创造性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数学,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观察图形,看它规律有没有发生变化,初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师:你们的发现都对,这几个图形都按一定的规律不断地改变自己的位置。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师:同学们特聪明,那我们再来观察地面上的图形,它的规律怎么样?先小组说,再指名说。师:现在老师把墙面上的图案模型倒过来,那它的规律是什么?有没有发生变化?生:没有。师:接下来我们把这个图案横过来看呢?你又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规律变了。横着看,第一行的最后一个图形移到最前面,其他每个图形都向后移动一格,变成了第二行。竖着看前一排最下面的图形移到最上面,其他每个图形都向下移动了一格,变成了后一排。师:你说得真好,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现更多更美的有规律的事物。三、实践应用,体验创新1、为了激发大家的兴趣,开动大家的脑筋,小东还设计了一些习题,大家能完成吗?(出示例1画一画)◇◆□■◆□■◇□■◇◆________2、师:同学们都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老师特高兴,现在你能用学具摆出有规律的图案吗?现在请同学们运用所有的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分组合作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哪个组摆得又快又好。播放音乐,学生用学具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展示、欣赏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评价、互相评价。【设计意图: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创造,不受约束限制,自由发挥、充分想象,尽情表现他们的聪明才智,任意显现他们的奇思妙想。教师巡视指导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使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四、欣赏品评,知识延伸师:同学们刚才摆的图形非常漂亮,老师非常喜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需要一些友们的图形,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叔叔阿姨们为我们设计的一些优美的图案吧。电脑演示:伴随音乐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图案。【设计意图: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让学生欣赏一些生活中有规律的图案,把数学小课堂拓展到社会大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师:通过刚才的欣赏,你们有什么想法?(指名说)师:说得不错,老师和大家有同样的感受,这些图案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很漂亮,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相信你们将来也会成为了不起的设计师。五、课后总结这节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