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上)Unit1Friends案例分析曹群通州区金郊初中授课内容本课内容为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一模块第一单元的Reading第一课时。设计理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个触发点,一切回归到学生与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还教于学,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力为原点。本课教学设计重视学生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渗透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结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主要采用了PBL教学法——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典型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知识,思考语言,并对所学语言做出自己的决定”(JeremyHarmer,2011)。将之与揭示阅读本质的图式理论有机融合,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以促进他们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学情把握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认知的核心部分—思维能力逐渐成熟,抽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较大发展。思维活跃,但层次差异较大,对呆板、机械、枯燥的教学和操练,容易因厌烦而分散精力,因而活动的多样性、新颖性及梯度性是我关注的焦点。谈论本话题时要用到的描述人的外貌和个性的词块,学生们在Welcometotheunit学习中,已经通过听、说、读的练习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并且初二的学生对阅读策略已经有一定的掌握。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略读、扫读获取信息。但表达、写作能力具有局限性。因而预测学生可能在输出环节,遇到语言运用不够准确的问题。为此,我通过加强内化、充分铺垫并辅助适当板书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目标定位作为阅读课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同时,渗透一些阅读理解的策略与方法。具体为:1、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技能渗透方面主要是对应了五级阅读目标中的四条:a.能找出文章的主题;b.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预测、寻读等阅读策略获取信息;c.能根据上下文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d.能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自如的运用以上方法获取三个人物的相关信息。2.学生能熟练运用目标语及模仿课文结构来描述人物的外貌及个性等。3.逐渐培养学生的想象性思维,在交流中体会真诚友谊的可贵及如何拥有更多的朋友。流程分析整节课分三个教学环节:导入与准备、阅读与理解、活动与展示。阅读前将学生引入主题并扫除部分阅读障碍;阅读中瞄准话题主旨,关注核心信息,不苛求字句理解;阅读后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我以为阅读理解是运用图式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加工和评析过程。图式(schema)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1781)的著作中。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Rumelhart)发展了这一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们已经具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其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已经具备的知识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这种单元就是图式。图式的预测推理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巩固拓展功能在本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教学流程图1.话题牵引激活已有图式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就是读者头脑中的知识结构体系与文本材料提供的信息交互作用的过程。这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解读阅读过程。当读者将记忆中的图式与文本材料信息联系起来并使之相匹配时,就能理解语言材料的内容。图式理论下的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自然表达形式。在阅读活动前,教师应帮助学生采取有效的手段激活其图式。图式一旦被激活,就可使学生想到组成该图式的某些成份。语言图式是阅读活动的基础。一定的生词量并不会影响读者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但是,如果生词量过多,就会给读者带来阅读困难。因此,我选择根据学生的水平,事先预测并教授可能会给学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