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道学概论课件1VIP免费

道学概论课件1_第1页
1/10
道学概论课件1_第2页
2/10
道学概论课件1_第3页
3/10
道学概论参考教材1.《老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2.《道学通论》,胡孚琛、吕锡琛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出版。阅读书目1.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中华书局1984年,)2.詹剑峰:《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3.《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中华书局1993年)4.许抗生《帛书老子注释及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增订本)5.崔仁义《荆门郭店楚简老子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6.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序说道学的概念道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以老子的道的学说为理论基础而形成的学术系统。它包括三个分支:道家的哲学文化、道教的宗教文化和仙学的生命文化。仙学及仙学的概念仙学的概念,源出先秦的神仙家。春秋战国时的神仙家分为三派:南方(楚)行气派,称王乔、赤松;秦房中派,称容成;燕齐服食派,称羡门、安期。道教中的外丹黄白术和内丹学,即由以上三派仙术融汇而成。仙学之名,为陈撄宁先生所首倡:所谓仙学,即指炼丹术而言,有外丹、内丹二种分别。内丹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数千年来神仙家汲取道、释、儒、医等传统文化的精华,形成的一种融道学的宇宙观、人生哲学、人体观、修持经验为一体的理论体系和行为模式,是一项为开发生命潜能和探究心灵奥秘而修炼的人体系统工程。内丹学是以道学的宇宙论、人体生成论、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天人感应原理和阴阳五行学说作支柱;以中国传统医学的气血、经胳、穴位和腑脏学说为基础;以人体的精、气、神为修炼对象;以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位、七政、八卦、九宫、十干、十二支、二十四气等符号来描述修炼过程;以意守丹田、通征督二脉、追求人体的和谐有序为入手工夫;以达到人和宇宙的自然本性契合,同道的一体化为最高目的;以进入仙入境界为奋斗目标。-----胡孚琛第一部分传统文化与道学之演变◆“轴心时代”与“哲学的突破”★轴心时代与恶的时代。恶是历史发展的杠杆,与黑格尔、恩格斯从“恶”中看到历史进步、文明发展相反,先秦诸子则从“恶”中看到了文明的疾患和历史的宿命。★突破周代礼教文化的三大显学。1.儒家学派首先继承周代礼教,以“维新”方式加以改造,补进“仁学”的内容,使儒家成为新的礼教和仁学的结合体。2.墨家学派按着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对氏族原始社会的天道观及宗教传统进行了改造和继承。3.道家学派采用“超越”的方式对周代传统的礼教进行了突破。●孔子接受了西周时原始宗教革命后由周公创立的维护父权家长制的礼教,但要求为保持家长制社会的和谐性,君主必须必须行王道,施仁政,社会各阶层都要接受礼的规范,使整个社会成为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的有序的最优化系统。●“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清庙即太庙,为古代之明堂,为天子祀上帝、祭祖宗、朝诸侯、养老尊贤、治天文告朔、教育国子、议政行政之处,故墨家之学重明堂之制。●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地自然”;又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这就是说,老子的道是揭示天、地、人内在规律的自然之道,礼教观念是自然之道堕落的结果,要回归自然,必须超越礼教。◆道家学术之形成△羲黄文化△道家的文化渊源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原始宗教△道家的思想前驱:原始社会部族酋长的政治经验和古代圣贤世代相传的立身、处事之道;巫史在原始宗教活动中修道的体验和方术▲我常疑心这哲学或玄学的道家思想必有一个前身,而这个前身很可能是某种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或更具体点讲,一种巫教。这种宗教,在基本性质上恐怕与后来的道教无大差别,虽则在形式上与组织上尽可截然不同。---《道教的精神》,《闻一多全集》第1册▲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大略分先后两种:一种是羲黄时代母系氏族公社女性崇拜的原始宗教中千万年积演下来的老传统;一种是夏商周三代以来逐步形成特别是周代正式确立的宗教礼法新传统。▲道家的文化渊源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原始宗教。换句话说,道家哲学源于母系氏族社会部落酋长的政治经验。▲道家的思想前驱有二:一是原始社会部族酋长的政治经验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道学概论课件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