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师是担当教育变革的主力军》心得体会(3篇)通过认真学习《教师是担当教育变革的主力军》,我深刻地认识到,未来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教师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长期以来我们广大教师所形成的人才观过分强调共性,往往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要求所有学生,采取划一主义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这种人才观的存在不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难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为此,教师必须破除这种观念,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标准。一方面,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提供广阔的生活空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可靠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把创造性、创新精神作为衡量、培养人才的一项核心内容,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大胆创新。其次,教师要改革教学的传统观念。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是传统教学观与现代教学观的根本区别之一。传统教学观认为,对知识记得越牢固越好,并把知识作为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来掌握,致使学生的学习没有积极性,其创造性、创新能力得不到重视和培养,长期下去就会受到压抑和扼杀。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教师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的教学观,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教学把学生身上蕴涵的创造潜能开发出来。再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师生间是一种垂直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学生处在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在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是不可能有师生间平等的交流的,也不可能有在平等基础上所进行的对科学知识的探讨。学生在这种情形中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不但创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就连健康的人格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人的创新能力的第1页共4页高度要求,教师就应当有目的、有意识的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要形成尊重学生的良好教风,在教育工作中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等,决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讽刺、挖苦、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主动进取精神;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想、看法、意见、思维等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最后,教师要用探索、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正确而恰当地运用探索、研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创造性的要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既要注意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他们的疑问;又要引导好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他们大胆地提问,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课程理念下新的课堂教学观,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言,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相比较,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第一,在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仅仅注重教师的教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从专家对教学的认识和学生的属性两个方面,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学生的学的重要性。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这种对于教学的认识与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目标是一致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与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同样明确地点明了教学的目的。这种理解既强调了教师也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受教育者,但是,知识的接受者、受教育者并不能概括学生属性的全部。学生虽然是lsquo;受教育者',但却是具有超越性的lsquo;受教育者',第2页共4页hellip;hellip;以lsquo;学生是受教育者'这种斩钉截铁的排他性断言为基轴的学生观在我国已面临挑战。学生不是可以被装满知识的容器,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