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校史馆心得体会VIP免费

学校史馆心得体会_第1页
1/2
学校史馆心得体会_第2页
2/2
学校史馆心得体会参观校史馆有感作为辽宁大学的大一新生,我们怀着崇敬和激动的心情,在孙英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辽宁大学蒲河校区的校史馆。通过参观,对辽宁大学的曲折的光辉历史进行了更确切的了解,同时,我们也深深地为作为一名辽大人而自豪和骄傲。校史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时间为1948至1958年,展区的名称为“筚路蓝缕,学基初奠”。1948年11月,东北人民行政委员会在沈阳建立商业专门学校,辽宁大学由此初创。1958年9月,中共XX省委决定,以沈阳师范学院、东北财经学院、沈阳俄文专科学校为基础合并成立辽宁大学,朱德同志亲自题写校名。建校初期,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调整,学校明确了培养目标,调整了专业设置,完善了教学计划,设立了中文、历史、经济等9个系18个专业,在校生人数达5700余人,教师650余名,初步完成了由专业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过渡,为辽宁大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时间为1958至1978年,展区的名称为“不畏时艰,风雨前行”。在这二十年间,中国人民历经风雨,屡遭动荡,成立不久的辽宁大学也和共和国一道走过了一段坎坷历程。二十年间,辽宁大学经受住了历次政治运动的考验,学校事业在艰难中曲折发展。这一时期,学校坚持开展教育工作,注重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育布局,充实科研力量;接收外国留学生,开始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1976年10月以后,随着“文革”的结束,学校办学过程中的“左”的错误得到纠正,知识分子政策得到落实,教学科研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学校事业进入良性发展的新阶段。第三部分时间为1978至1998年,展区的名称为“致力建设,不断壮大”。1978年以来,辽宁大学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科教兴国的伟大进程中,面向市场经济的现实需要,面向辽宁经济建设主战场,不断调整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不断调整学科设置和专业结构,不断革新教育体系和教育内容,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用20年的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第1页共2页的成就,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国内外知名程度明显上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逐渐居于全国通利大学的前列。1998年4月,学校顺利通过国家“211工程”立项审核,标志着辽宁大学的发展与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第四阶段时间为1998年至2008年,展区的名称为“锐意进取,跨越发展”。1998年以来的十年,是辽宁大学各项事业取得突出成就的的十年。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的办学空间获得了双倍的拓展,学科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本科教学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估,科研成就取得一批具有较高显示度的成果,教师梯队建设基本形成,国际合作与交流层次实质性提升,后勤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目前,学校设有24个学院,全日制在校总人数达26000余人,专任教师1232人。学校提出了经过五年左右的奋力拼搏,把辽宁大学全面建设成具有较高水平和较大国际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在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奋努力,实现把辽宁大学初步建成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在参观校史馆的过程中,“明德精学,笃行致强”的校训在我心中烙印的痕迹不断加深。我深深地感受到老一辈辽大人创业的艰辛,以及辽宁大学走过的光辉与曲折同在、困难与挑战并存的的不不平凡的道路。如今,有着六十余年辉煌历史的辽宁大学,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之一,她将通过改革与发展,努力建设成为以“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为办学特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新一代辽大人,我们一定会铭记“明德精学,笃行致强”的校训精神,以史为鉴,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一代青年,为辽宁大学,为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第2页共2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校史馆心得体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