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习彭世彰心得VIP免费

学习彭世彰心得_第1页
1/6
学习彭世彰心得_第2页
2/6
学习彭世彰心得_第3页
3/6
学习彭世彰心得“农民松开的眉头,是对我最好的嘉奖”——记累倒在三尺讲台的河海大学教授彭世彰编者按“宁肯透支生命也绝不辜负使命”,这是河海大学教授彭世彰常说的话。他以自己的认真和执着,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一辈子。他毕生追求科学真理,提出享誉业界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带领学生在祖国各地躬身科研,完全忘记了时间和劳累,更忘记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正是彭世彰这样“样样放不下”“样样不落后”的知识分子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推动了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进步,使我们的国家不断走向富强。英才早逝,痛不自言。我们在向彭世彰同志学习的同时,也希望广大知识分子在紧张工作中莫忘劳逸结合,希望社会各界关心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一声声呼唤,一阵阵哭声,划破清晨的寂静。河海大学的师生们,奔向南京殡仪馆。他们要去送心爱的彭世彰教授最后一程。层林如挽,长风当泣。在通往殡仪馆的路上,自发前来送行的人们排成一条长龙,绵延数里。“我走了。”那天,他像往常一样,出门前笑吟吟地与妻子告别。没想到,竟成永诀。2013年12月15日下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海大学节水专家彭世彰在作学术报告时突发心肌梗死,“轰”的一声倒在了三尺讲台,再没有醒来,终年54岁。而就在几周前,他一手创办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全国评估中被评为第一,他带领的“节水灌溉及其农田生态效应”团队被评为XX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灌溉的革命1978年,彭世彰通过高考成为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前身)农田水利专业的学生,从此与水利结缘。20世纪90年代,“下海”之潮涌动,作为普通教师,收入微薄的彭世彰也动摇过。但是,只要看到学生求知的眼神,只第1页共6页要看到绿油油的农田,责任和担当便割舍不下。为研究水稻生长发育的生理生态机制,彭世彰连续三个月每天往田里跑,和稻子一起“泡”在水里。“老彭常常是早上一身泥,午间一身汗,夏天晚上蚊子特别多的时候,就躲到房屋顶上纳凉。在他眼里,这些都不值一提。”同事郭相平教授回忆。在长期的观察实验中,彭世彰发现农民往往注意到水稻耐淹的一面,而忽视了水稻耐旱的一面,勤于思考的他产生了通过控制水分来控制水稻生长的想法。为此,他自学植物学、作物生理学等内容,借鉴著名水稻专家陈永康用肥料控制水稻生长的“三黄三黑”理论,通过控制水稻生长的水分进行为期3年的对比试验。如痴如醉、异常活跃的思维触角,使彭世彰的科研灵感纷至沓来。从此,一位普通教师的事业和一个国家的农田水利事业紧紧相连。1987年,不到30岁的彭世彰大胆提出了一个颠覆传统的新观点:水稻可以进行无水层种植,即根据气候、农作物的成长敏感期科学地为根部泥土补水。观点提出后,随之而来的是来自国内外的质疑声。面对种种压力,彭世彰没有丝毫退缩,继续带领学生埋头田间3年,反复试验,最终提出享誉业界的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该技术节约灌溉用水56%,水稻增产11.7%,改变了人们对水稻灌溉模式的传统认知,被誉为农田灌溉史上的一场革命。“师兄是从心底热爱他的事业。他说过,人啊,在这一辈子能做一件事情,解决一些问题,给社会留下一些东西,就是成功。”殷国玺教授提起彭世彰,难掩悲伤。爱之深,行之远。彭世彰对水利的无悔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作为河海大学的学术带头人,彭世彰领衔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敬业与忠诚,是彭世彰为国为民奉献一生的真实写照。2012年,他获得“icid国际节水技术奖”,是该年度全球唯一第2页共6页的获奖者。然而面对荣誉,彭世彰却称自己为“农民教授”。“我饿过肚子,深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道理。农民松开的眉头,是对我最好的嘉奖。”这是彭世彰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节水灌溉,滋润了祖国的土地,滋润了农民的心田,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用数字估算。目前,这项技术已在江苏、宁夏、黑龙江、海南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增产节支总额达数百亿元。仅XX省XX市就累计推广2027.85万亩,增产节支总效益20亿元。“彭...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习彭世彰心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