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体育特长生的心理健康郴州市十一中李小忠对于体育特长生,很多人都这样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了,体育成绩提高了,考大学过体育这一关就没多大问题了。其实不然,往年高考有许多这样的事例: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已达到或接近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为什么一到高考体育测试这一关就功亏一篑?而有的同学平时成绩平平,到了高考体测却取得了较理想的好成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景?究其原因学生的心理否健康。这就对在高中一线工作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关注体育特长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多关注他们的心理素质,在训练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还有一点:作为体育特长生特别农村中学的体育特长生,向来都学校的“焦点”,不时会发生打架、逃课、谈恋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因为学生的心理在某些方面或多个方面有所欠缺或不足。由此可见,抓好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以上提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为达到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必须高中体育特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执行者。要想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维护自我心理健康的能力。体育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做出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生。二、体育教师应具有发现体育特长生心理问题的敏感性体育教师与体育特长生直接接触比较频繁的教师。作为受过专门心理学和教育学培训的教师,体育教师应该有能力发现体育特长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学生由于心理失衡而表现出的各种各样的外在行为,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职业敏感性。三、体育教师体育特长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防御者体育教师对学生有意无意的偏爱、教学中对学生的表扬的遗漏以及批评学生的方式、对体育骨干的任命、对学生的个别教育方法、对不同性别学生的态度等,都在学生的注视之下。如果体育教师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注意给学生良好的心理暗示,做防止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有心人和学生心理问题的积极疏导者。四、注意对体育特长生心理发展的指导和心理健康的维护体育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学生心理最直接的指导者。当学生出现暂时性的心理异常时,体育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暂时心理障碍,做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维护者。五、体育教师应增强并保持与特长生家长的联系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和年龄的增长,特别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会愈来愈表现出叛逆心理,而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仍停留在原有水平。除了对孩子进行无休止的学习要求外,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心理需求。作为体育教师,关注特长生心理发展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及时、适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进行必要的指导,引导家长关注特长生的心理需求,呵护特长生的心理成长,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六、加强与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以及特长生的沟通只有多沟通才能发现不足之处。除去训练的时间,班主任与文化课教师与特长生接触的时间最多的。体育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多与班主任及文化课教师沟通,详细的了解特长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从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另外,体育教师应多主动的找特长生谈心,真诚的与学生交流,用自己的诚心打动学生。七、增进体育特长生的自我了解,培养自我接受的态度一个人能接受自己,就指他没有显著的自卑,具有自卑感的人常有紧张和不安的心理时,他往往需要运用好些防卫行为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最常用的自我防卫手段将对自身不满或自责的态度,全部投射到别人身上去,但他和别人的关系却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不健康的心态就会滋生,表现出对别人不友好,甚至采取敌对态度。若干心理疾病患者的妄想,就这样产生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正确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乃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关于增进他们的自我了解,培养他们的自我接受态度。首先体育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不断地了解自己的品质,并能诚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