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也应重视阅读教学数学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社会生活,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能为其它学科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也是一切重要技术发展的基础由此可知,在基础教育阶段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目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阅读理解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差。这恐怕与我们忽视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面——阅读教学不无关系,有同仁认为阅读教学只是语文学科的事,在小学数学的教与学过程中,他们注重的是算术的计算步骤,而往往忽略了对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重视数学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本来就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一、了解数学阅读特性,遵循数学阅读规律许多学生自学能力差,认为数学阅读不怎么重要,教师也不把它摆放在重要位置,这是由于对数学阅读的特殊性认识不足而出现的误区。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在于:首先,数学也是一门语言,数学语言有其独特性。数学术语内涵丰富,语言简洁严谨、思维严密、干涩乏味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符号语言和图示语言跟自然语言差别很大,如:加、减、乘、除、平方、立方、大于、小于等,因而在阅读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灵活,这就给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阅读过程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是新知识的同化顺应过程,数学阅读就要求灵活的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为具体的内容,把用符号语言或图示语言表示的关系转化为文字语言的形式,如看图编题等。其次,数学教材的呈现主要是归纳和演绎,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加上数学语言的抽象性,这使数学阅读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记忆、理解、分析、综合、抽象、归纳、类比、联想等思维活动都需要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时,了解其特性,才能培养学生达到良好的阅读效应。二、把握数学阅读关键,提高数学阅读水平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全面发挥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将阅读教学纳入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讲练结合的基本环节中去。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阅读与讲练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授完新课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课本,学生也只有在作业中碰到问题时才翻开课本,有的学生甚至课本学完了,还不知道哪些内容在课本的那一页,更有学生前面学后面忘,像猴子掰玉米,一无所获,根本不去阅读数学课本。这种状况减少了学生与数学教材接触的机会,有时代替了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增强的重要指标。重视数学阅读对于丰富数学语言体系、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和数学交流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更有利于培养独立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其次,教师应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策略。数学术语严谨、枯燥无味,指导学生阅读数学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很少有学生把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规律,循序渐进,使学生从愿读上升到会读、乐读。因此,数学阅读能否持之以恒,学生阅读水平能否进一步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在学生阅读之前,如果能够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利息”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某公司存款100万元,定期两年,年利率2.43%,两年后,银行营业员付给这个公司本息1486万元,结果这位营业员不仅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个人也要承担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请问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于这类题目,学生当然有兴趣去探究。所以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注意,问题要有针对性,要精辟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让学生选择解答,使学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