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三大活动”,促进教育发展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实验中学张晓波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康县教育局结合城区学校实际,提出了“三大活动”工作思路,即用“大教学”统筹城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用“大教研”统领城区学校教研活动,用“大活动”统一城区学校体育艺术活动。这是多年以来,老师想做而不敢做,学校想做而做不好的事。我作为城区初中数学大教研组长,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感触颇多。一、通过“大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城区教育均衡发展。县直和城关两所中学同为城区学校,但两所学校之间的差距很明显。生源方面,县直初中学生以县直机关干部子女为主,城关初中学生以农村子女为主,在家庭生活条件、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等方面有明显差距。师资方面县直学校占有明显优势,加之在教学管理、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差距,县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于城关学校,导致优质生源不断向县直学校流动,使城关学校一度陷入发展困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城区初中实施“大教学”活动,采取教学过程管理“四统一”,即教学资源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检测统一;教学质量监管“五统一”,即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统一质量分析、统一评价矫正、统一质量标高。“大教学”活动的实施,实现了城区学校资源共享,有效遏制了城关镇中心学校生源的流失,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二、通过“大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师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大教研”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提高教学水平,有效促进学校间师资均衡。一是坚持集体备课,提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集体备课是教师校本教研、合作研讨的有效形式。它不仅能够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等形式,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制定出教学预案,而且还能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集体备课的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定时、定点、定内容进行专题研究,又可以随时随地的讨论与交流。定时、定点、定内容的专题研究,以备课组为单位,主要解决每一章的教材分析、目标确定、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训练方法及训练量等不确定不统一的问题。方法是:“四定”,即定人、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由各备课组长提前确定每次大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主备人(中心发言人)及研讨主题。组内成员明确内容后,个人钻研教材,进行备课准备,撰写备课发言稿及教学设计思路,以便集体议课时发言。中心发言人重点发言后,组内人员根据中心发言人的发言情况,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统一认识后,由中心发言人形成最终方案。随时、随地讨论与交流由各备课组根据情况来定。如果每一内容或问题都集体坐下来商讨,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不可能做到所以,灵活多样的备课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电脑前就成了我们备课的“阵地”,上下班的途中也是我们讨论问题的场所县直学校是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办公室,各学科老师合在一起,平时办公,既有学科内的讨论,也有跨学科的交流,这不仅有利于学科内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科间的知识整合。二是采用“同讲互评”、“同课异构”,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同讲互评”、“同课异构”,即同一节内容,县直和城关学校各派一人在同一所学校主讲。针对同一节课,反复地备课、讲课、评课,深化了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再加上“大教研”是校际间的教研活动,讲课教师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和水平,所以,每次活动时同组教师不遗余力地帮助、指导主讲教师,主讲教师也更加积极、更加用心地参与其中,结果全组教师的教学水平都有了提高。三是通过教学反思,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反思能力是现代教师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如果把平时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教学方法、教学细节、学生表现、媒体运用、习题设计等方面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及时和同事交流,便于大家在教学中借鉴,并将自己的反思和同伴再教时的感想整理记录下来,供自己今后改进。这样能在不断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获得有效教学的经验,促进自己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