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堵”为“疏”——记一次悠悠球比赛邵原王庄张宝平当今的中小学校园里,经常掀起一轮轮热潮。一会儿集卡热,一会儿网络聊天热,一会儿又玩游戏成风……这不,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校园里流行起了悠悠球。悠悠球如燎原之火,很快便席卷校园。我所带的四年级班差不多人手一个,一些男孩子甚至有两三个。一时间,学生下课玩悠悠球,上课谈悠悠球,上学放学的路上也忘不了切磋一番,整个玩得轰轰烈烈,昏天黑地。且不说一个悠悠球便宜的也得五六块,贵得甚至二十多元──悠悠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才是让我非常担忧的事情,这不,班里几个调皮的男生连续几天不交作业,错题一片!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我在班会课上郑重宣布:既往不咎。从现在开始悠悠球全部收起,否则没收!一时间悠悠球销声匿迹。然而,不过两天,班长就向我反映,王某某等几个人在美术课上玩悠悠球。我刚没收他们几个的,下午又有同学反映刘某某几个,在厕所后边玩悠悠球。我顺藤摸瓜,一连又没收了六个。看来,在我和班干部的高压下,“悠悠球迷”从地上转入地下,和我打起了游击战。一天晚上七点多了,王某某的父亲给我打电话,称他至今未回家。我们双方几经周折,终于在学校旁边的小河边找到了王某某几个。原来这几个孩子在放学后举行了悠悠球比赛,为了争个你强我弱,忘记了回家。哎呀,就是这几个孩子,令各科老师头疼,我作为班主任更是没少费口舌。然而,静下心来想一想,我这种高压政策本身也有问题,这样下去,不但难以彻底“斩草除根”,而且师生关系会越来越紧张,闹不好还会发生比这次更大的麻烦焦急、沉思之后,我突然顿悟:我何尝不可以在班里光明正大地举行一场悠悠球比赛呢?当年大禹治水不就是顺势而导,变“堵”为“疏”,才成功的吗?说干就干,第二天的晨会上,我便宣布了这个决定。全班顿时炸开了锅,乱作一团。几名调皮鬼在短暂的一愣之后,连声高呼“张老师万岁!”几名班干部却是一头雾水。制定了周密的游戏规则之后,同学们精心装扮了教室。这时,悠悠球迷们早已迫不及待了。下午的班会课上,激烈的悠悠球比赛开始了。经过近三十分钟的比赛,结果出来了。“第一名:王某某;第二名:刘某某;第三名……”还没等我公布完成绩,忽然班里一名学生抢话说:“你看,得奖的全是……”霎时,刚才还眉飞色舞,沉浸在喜悦中的调皮鬼们顿时哑口无言了。班里也出奇地静了下来。看来,火候到了。我趁热打铁:“俗话说得好‘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悠悠球比赛是这样,做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接下来,在全班的掌声中,几名获奖的调皮鬼若有所思地回到了座位上。接下来,我又让学生把今天活动的过程和收获写下来。全班学生都写的真实生动,有几名学生还写了三张多。果然,让我欣慰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悠悠球”在我们班真的销声匿迹了,尽管邻班的学生还在痴迷地玩着。不仅如此,平时那几名“坚决保正,彻底不改”的调皮鬼听讲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为了同一个目的,采取的方法不同,效果也截然不同。由这件事,我想到: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说,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好动好玩,这是他们的天性。每当有新的玩法出现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都会积极地去学,直到玩腻为止。大禹治水,用疏导治理了几十年来咆哮的大洪水,改变了前任以往“堵”的办法,一举治理了水患。用疏比用堵好,只有循循善诱,将滔滔洪水一点一点引导到山川田野中,将滔滔洪水的汹涌化为涓涓的溪流。相反,用堵,谁都知道,洪水只会越来越汹涌,越来越泛滥,就算你拦河大坝修整得再坚固,再厚重,最终也会让越积越多的洪水冲破,后果很严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不能一味简单的运用“严禁”“不准”“不能”等词语,而更主要的是告诉他们为什么,晓以利害,多疏少堵。有时候,越是明令禁止的东西,对孩子的吸引力就越大。用堵,只会堵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给大家带来不快,事倍功半;用疏,既能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又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自己教育自己,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