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市江埔小学四年级班数学科备课记录表第三单元第六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人:邱慧连知识点乘法分配律分解1、乘法分配律的意义;2、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3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评价要求(1)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2)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3)在解决问题中养成根据实际情况自觉选择简便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典型例题书本第36页例3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负责挖坑、2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可以得到乘法分配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得出乘法分配律。)例题起点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例题生长点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常考题型1、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如:125×(4+8),102×382、解决问题。如:(1)参加春季植树时,五年级去了52人,每人植树25棵;四年级去了48人,每人植树25棵。两个年级共植树多少棵?(2)小货车每次运货6吨,大货车每次运货8吨,大小货车共运货25次,一共可以运多少吨?教学过程一、铺垫孕埋伏1、复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口算。(6+4)×56×5+4×5(8+12)×48×4+12×48×(7+3)8×7+8×3二、探究新知1、思考问题。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1)(4+2)×25=6×25=150(人)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2)4×25+2×25=100+50=150(人)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小组合作:(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汇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学生举例。根据学生举例板书。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b+a×c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训练题组题组基础练习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在O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42+35)×2=42×□+35×□3×117+7×117=(3+□)×□(40+4×25=□O□O□O□15×57+15×23=□O(□O□)2、巩固练习2、判断对错,说出错在哪里,并改正。56×(19+28)=56×19+28()32×(7×3)=32×7+32×3()64×64+36×64=(64+36)×64()3试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式子(25+8)×448×10238×29-30×2923×23+23×774、站运来面粉和大米各200袋,面粉每袋25千克,大米每袋重50千克。运来面粉和大米一共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训练方式及反馈形式生独立完成第1题同桌交流,反馈,师总结。生独立完成第2题指名学生回答并说理。生独立完成第3题,展示学生作品,并收集错例讲评。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他的解答过程。功能让学生进一步知道这就是简洁分配律通过判断,引起学生重视,避免类似问题出现。通过练习,熟练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拓展练习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67×2+167×3+167×5=167×□28×225-2×225-6×225=□×22539×8+6×39-39×4=□×□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