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学科物理年级高一教学形式实验启发式教师王荣单位西安市育才中学课题名称自由落体运动学情与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要点:1.本班学生基础较扎实,学习热情高,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动手能力;2.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研究方法3.学生认知障碍点:生活中的思维定势即重的物体下落的快会对学生研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产生影响,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方法。4.本节课的内容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怎样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推理,学习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会对学生思维情感产生积极地影响。二、教材分析要点:教学重点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关键点是探究重力加速度的测定。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地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1、复习: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分别是什么?2、导入:我们通常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物体下落的速度到底与物体的质量有没有关系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生目标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同一地点自由下落时加速度相同。都是重力加速度g,方向竖直向下。3、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为,vt=gt,vt2=2gh,会应用这些公式解自由落体的有关问题。(二)学生目标问题过程演示实验:让一个纸袋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学生:钢球落得快。老师:对,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这也是公元前希腊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这个观点使人们在错误的结论下走的2000多年。同学们听说过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吗?伽利略做过大量的由静止下落的实验,并且还用归谬法、数学图利都证明了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同学下去看课后阅读材料,伽利略为了证明亚里斯多德观点的错误,他就拿了一个质量是另一个质量10倍的铁球站在比萨斜塔上,使两铁球同时下落,结果两铁球几乎同时落地。且再看实验:把刚才的纸袋揉成团,和小钢球由静止同时下落,同学再观察:学生:几乎同时落地。师:同一个纸袋,为什么形状不一样,其下落时间就不一样呢?学生:这是因为空气的阻力的影响。把纸袋揉成团,所受空气的阻力要比纸袋所受空气的阻力小得多,所以与小钢球几乎同时落地。老师:如果真的把质量、形状不同的物体放在真空中,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和伽利略的结论一样吗?演示:把事先抽成真空(空气相当稀薄)的牛顿管拿出来,让牛顿管中的硬币、鸡毛、纸片、粉笔头从静止一起下落。学生:同时落下。演示:把小钢球装进纸袋,与另一个小钢球同时下落。现象:同时落地。老师:这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同学们根据这些过程、结论,给其下一个定义。学生回答:在真空中物体只受重力,或者在空气中,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很小,和物体重力相比可忽略的条件下,物体从静止竖直下落。老师:既然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云动,那么加速度到底是多大,怎样探究测量?学生:1、可以通过测速度和时间来求加速度2、可以通过测位移和时间来求加速度3、可以通过△X=aT2教师设置表格,学生测量数据,并通过excel表格处理数据,得到a.教师:归纳到结论。板书设计1、自由落体运动板书: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距我们三百多年前的伽利略经过大量的实验、严密的数学推理、得出:自由落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后来人们采用先进的实验手段测得: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同学们请阅读材料P37页内容,能得到什么知识?总结:地球上不同的纬度、g值不同。其方向为竖直向下。通常的计算,g值取9.8m/s2,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