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第3章细胞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内容简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显微镜的学习是本章内容的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为后面观察、认识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奠定基础。b5E2RGbCAP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初步了解生命世界以及探索生命的方法后,进入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的学习,学生初次进实验室,所以课前要分好小组,讲清实验室规章制度,爱惜实验物品等加强组织纪律的教育是不可忽视的。p1EanqFDPw[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②说出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方法。DXDiTa9E3d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培养学生重视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学以致用的科学观察能力。RTCrpUDGiT[教学重点]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基本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规范化的操作使用显微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条件将教材34页图3-2以及35页操作步骤⑴—⑸制成幻灯片或者flash;条件不具备可以用挂图。每四个学生一组一台显微镜,两块载玻片和写有“上”或者“b”字的盖玻片两张。5PCzVD7HxA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应用等方面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flash春天的景色配上音乐,也可以让学生唱“祖国的春天”等歌曲,提1、学生边欣赏春天的美景边唱起欢乐的歌曲,联想到我们的祖国多美好,大出问题:同学们由此想到了什么?其中有哪些是生物?它们具备哪些基本特征?2、为什么千差万别的生物会表现出相似的生命特征?请同学们打开书读图3-1和教材相应的文字。3、同学们观察图3-1后了解了什么?引导指出: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自然丰富多彩;人、花、鸟、鱼、动物、树、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都具备生物的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基本特征。2、学生认识后回答:地球上除病毒以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要探索生命的奥秘,必须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科学研究表明,这些生物的细胞形形色色,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草履虫、衣藻,它们是单细胞的生物;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如血管中的红细胞和玉米叶的下表皮细胞,这类生物称为多细胞生物。4、同学们肉眼看见过细胞吗?怎么观察和研究构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呢?4、没有见过细胞是什么样的,只能用显微镜观察。出示:本节课的的学习目标:1.说出普通光学显微镜主要构件的名称和用途;2.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3.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二、展示、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首先请同学介绍关于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应用等小资料。1、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拿出来交流,明确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2、今天我们先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3、请同学们根据结构的作用推测一下哪些是机械部分?4、哪些是光学部分?主要作用是什么?(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5、同学们注意观察然后指出各结构部分名称和作用:(幻灯表现或者挂图)6、实物观察熟悉,特别提醒粗、细准焦螺旋旋转方向与镜筒的升降关系。2、学生看34页图3-2识别各部分结构名称及其作用。3、镜筒、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载物台、镜柱、镜座,它们主要是起稳定支持镜身、调节物像的作用。4、目镜、高低倍物镜、反光镜,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放大物像,让我们的肉眼能看清很小的物体。5、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回答。6、加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