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俞艾芹教材分析:《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揭示了幸福的含义。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幸福是什么》是一种超人体童话。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直接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在读中感悟童话的真谛。同时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看看自己是如何理解幸福是什么的.教学目标:1、了解童话的特点,读懂故事的内容.2、理解幸福的含义,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3、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教学重点: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教学难点: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教学时间:50分钟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二、自读自悟师:谁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自学提示?(生读。)师:老师再给你一个读书的方法:(投影片)根据自学提示,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在书上空白处简单写写自己的体会。请开始默读。生边默读边用笔画有关语句,并简单写体会。三、汇报交流:师:同学们,交流的时候,还和我们平时一样,先读自己画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有补充,请直接站起来回答。(随机进行)预设如下(按学生的反馈随机出现)(1)“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师:对,学到了很多医学知识。你们也来读读这句话,看看有什么体会?(引出板书:让别人快乐)(2)第一自然段“森林里有一口老井……再挖一口小井好不好?”(师小结:为人们做了一件好事)(3)“第二个青年说:“走了很多地方……所以我是幸福的”借机理解“勤勤恳恳”的意思.(想象勤勤恳恳的画面,感受青年的幸福)指导朗读师:勤勤恳恳地做对别人有用的工作是第二位青年体验到的幸福。继续汇报。(4)第16自然段第三行“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盛的大树……却给别人带来了这么大的好处。(师随机评价,指导朗读)师:请继续汇报三个青年是如何认识和寻找幸福的。(5)第22自然段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汇报感受,指导朗读兴奋谦虚自豪(6)引出智慧女儿说的话,交流后课件出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理解幸福的真谛,引出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生读)师小结:智慧的女儿揭示了幸福的真谛。我们把这句话和家人一块儿分享也是一种幸福。转过头来,对爸爸或妈妈说——(指课件)师:回到家,再对奶奶说——师:对邻居家的小弟弟小妹妹说——师:时光飞逝,转眼间,你变成了爷爷奶奶,这时候,你会拍着小孙子小孙女的肩膀对他说——(此时屏幕变成空白)师小结后,理解智慧女儿的智慧表现在哪里。四、童话特点师;智慧的女儿在这篇童话中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具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这是童话的一个特点——神奇。你爱读童话么?读过什么童话?(生答)师:想想你读过的童话,还有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学习?(讲明一个道理、想象丰富)……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五、拓展延伸师: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师配乐朗诵,课件演示同步进行)对雷锋来说,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对警察来说,幸福是“舍一家团圆,保万家平安”的奉献;对农民来说,幸福是“春种一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