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多样化教学研究》中期总结报告陕西省延安实验小学课题组《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多样化教学研究》课题自二0一二年十二月申报立项至今,已有两年时间,经历了实验准备和实验探索阶段,目前处于第三阶段:深化反思阶段。回顾总结两年的课题研究,尽管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老师的辛勤努力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初步探索出了符合我校实际的“1+3”课堂教学模式,现将两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汇报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一)组建领导机构,制定相关制度,为课题研究提供组织保障。2012年12月,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张润海校长为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孙郡霞、韩朝霞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惠延霞、赵军侠、刘海琴等负责课题实施的协调与指导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不仅如此,学校还出台了《延安实验小学教科研奖励制度》,目前,在“多样化教学”课题研究中,学校已投入约1.5万元的奖励。同时,将老师的科研成果和量化考核、评优树模、能手选拔等活动相挂钩,这样,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科研教改的积极性,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二)成立子课题组,细化研究范围,为课题研究提供制度保障。2013年3月,课题领导小组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学段特点,以年级教研组为单元,在“多样化教学”总课题之下,设立了两个子课题,分别为:一、二、三年级算法多样化教学,四、五、六年级的问题解决多样化教学,同时我校开展了“小课题”研究,这样进一步细化了研究范围,明确了研究任务。(三)加大校外培训,创建交流平台,为课题研究提供智力支撑。学校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给老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使老师能及时学习教育先进地区的教学经验,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两年时间,学校先后承担了市级、省级及国家级的各种业务培训活动:2012年12月陕西省“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在我校举行,2013年5月,北师大附小的老师来延安为我校的老师们传经送宝。2013年8月,国培第二期学员在我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培训。同年学校加大“送出去”的培训力度,60多人次先后赴西安参加了第三、四届“名师之路”的培训,派部分老师北京和天津学习,2014年5月,学校派数名教师赴江苏学习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2014年10月31—11月2日,学校派18名新老数学教师赴西安参加了“名师之路”的培训……不管是请进来的专家还是送出去培训,都给老师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这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智力支撑。(四)加强校本研修,开展赛教活动,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保障。学校将课题研究和每学期的常规听评课相结合,用“多样化教学”的理论去指导评价常规教学。两年时间,学校共开展了十二轮听评课活动,先后评选出了董博涛、朱芳、殷海琴、张娟、惠涛红、刘倩、李荣、刘佳燕等十多名优秀教师。同时,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课题研究“精品课”展示活动,数学组张娟,高晓艳、刘清亮等8名教师展示课题“1+3”课堂教学模式,推广课改经验,发现不足,改进方法。二、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经过两年的实践,老师们对“多样化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让出时间和空间,“一讲三练,彰显主体”“边教边学,彰显效果”,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举一反三,拓展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质量上,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不同的收获。由此,初步形成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1+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1”是教师精讲,“3”是学生进行基础题、变式题和综合题三种不同层次的练习,形成数学边教边学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学生思维,创设“举一反三,拓展提高”提升空间,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具体如下:数学组教师经过多次听评课的打磨,初步探索出多样化教学的“1+3”课堂教学模式:独立思考,凸显个性化——合作分享,彰显多样化——对比反思,呈现最优化——举一反三,拓展提高的课堂教学模式。1.独立思考,凸显个性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经过学生独立静态思考,诱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