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从教理念——-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齐晓彬随着课程改革在我省的实施,“守正出新”的教科书将更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和高中教学的需要,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完全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形成:语文教学以人为本正成为一种基本趋势。新课程在模块、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改变和创新,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强化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形成与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为关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新一轮课程的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它把教学由过去注重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扩展到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作为新课改的关注者,就此谈谈自己对新课改教学的一些认识。一、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师在自身的定位上必须体现出明显的学科特色和特有的知识层面,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非常明确:语文教师是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首席”,是至高无上的“指挥”,而新课改要求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共同的学习关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具有鲜明的人格魅力和充分的个性特征,广博的知识与丰厚的文化素养。在此基础上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做好前期准备,创设和谐、真诚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发展,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合作、生存、做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通过实践感受“自主、探究合作”的语文学习的新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用既定的教案、拟订的程序去控制教学过程,而应该顺应阅读的自然进程去调节整个教学的进程与节奏,要倾听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真正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和创造力。新课程环境下,教师可利用教材和教学用书提供的材料,组织生动有趣、丰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教师将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讲台上走入师生平等的阅读行列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二、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侧重训练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使之转化为学生的个体语文素质。这种开放、自主的课堂模式,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彻底解放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上,学生将不再是简单的储存器,而是一个个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的个体;每个生命都充满了活力,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体现出的是“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功”的理念学生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将是一种良性的竞争关系,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学生主动参与,充满了自信,这种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的互动与学生自学的能力,有利地活跃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修和选修的开设,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提供的课程中间,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课。这种人性化的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为学生发展个性、走向自立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状态,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交流、互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这种快乐的学生环境中逐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