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文本解读报告1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简单平实的文字交代了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关于太阳和红霞的自然环境描写,既是交代时间的需要,又自然而然的为文章营造了一种悠闲、舒适的氛围。2我们走过一条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条小船。3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读着这几句短短的文字,我们能很清楚地了解到作者及友人当时出行的大体路线、出行方式。作者的文笔非常朴实,没有什么雕饰,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普普通通的动词用得是那样恰当,前三个动词介绍行程,有很强的指示性,似乎是有人在用手指点着眼前的景物在向我们作介绍,我们的视线自然随着作者的指示向河边望去。后几个动词我觉得妙在准确,尤其是“跳”“拨”“移”三个动词,上船的兴奋、轻盈,开船的稳健、娴熟,船行的平稳、缓慢,通过这三个动词已经呈现于读者的眼前。4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段文字再次描绘了傍晚河面上平静、安详的气息,此时此刻太阳落山、暑气消退,一切都静下来了,这为后文中“鸟的天堂”里没见到一只鸟也埋下了伏笔。5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见主干在什么地方。这是作者见到这株大榕树的第一感受“绿”、“许多株”。后来才知道,这“许多株”是错误的,那么之所以会让作者看错,其实就是在用作者错误的第一感受告诉我们那株大榕树有多“大”。6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一个朋友说那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真是一株大树”这句话该怎么读?重音放在哪一个字上?可以是“大”字,强调树之大;也可以放在“一”字上,强调是一株,而非两株、许多株。我觉得结合前文中我看错的情况和两个朋友的不同说法,应该选择把重音放在“一”字上更合适。“不可计数”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那为什么“不可计数”呢?而且是“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因其繁多庞杂不可计数是在情理之中,为什么“干”也不可计数呢?下一句做了说明“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枝上又生根是我们这些北方人没见过的奇异的树,在此,教师就有必要结合图片等介绍榕树的气根的知识。气根是从干枝萌发出来,暴露在大气中的不定根,有旺盛的生命力,依赖母体的营养并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养分不断伸长向下,扎入土壤后,继续吸收养分和支持树干。8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段是这篇文章中最光彩夺目的文字,一株茂盛的榕树焕发着勃勃生机,展示着全部的生命力。自然的生命力,我们易于感知,可是如果让我们去描绘,总觉为难,该从何入手呢?且看作者是怎么描述的吧,“那么多的绿叶,”一句“那么多”的赞叹,让我们领略到绿叶之多给作者眼睛带来的冲击和震撼,接下来,“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空隙”则是对“那么多”的具体诠释。树叶是“一簇”“一簇”的,其繁茂可见一斑,不留一点空隙的描述则是其繁茂程度的极致体现。最动人的是对树叶的颜色的描绘,“翠绿、明亮”带给读者的是视觉的冲击,而“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则深深触动了读者心中的那根弦,那根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心弦。以至接下来作者的这一句赞叹就仿佛是说出了所有读者的心里话,每次读到这里总是禁不住想:真是太美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9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