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第二十课新野县施庵一初中李先锋岳阳楼••岳阳楼为岳阳城西门城楼,因其在天岳山之南,故定名为岳阳楼。它屹立在洞庭湖畔,枕巴山,瞰洞庭,虎踞龙盘,自古以来就与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孟浩然等著名诗人相继登楼吟咏,但首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为脍炙人口。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2.朗读课文,感受本文语言美的特点。•3.理解1、2节文意。作者介绍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在陕西作官时,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古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写作背景介绍范仲淹和滕子京为同乡同榜进士,范仲淹因实行政治改革遭排斥,被贬邓州。滕子京被诬告擅自动用官钱十六万贯,被朝廷贬谪到岳州当知府。滕子京心里有些愤慨,范仲淹担心他惹出大祸,早就想找机会劝劝他。恰好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文记之”,范仲淹便借题发挥,一来表达自己为人处世、仕途进退的原则,二来也是勉励滕子京心怀天下,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先忧后乐。因为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和滕子京并无二致,其实此文也是范仲淹的自勉。课文朗读欣赏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一般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节奏。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必须有稍长的停顿。(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散句,是相对于骈句而言,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重点字的读音谪(zhé)守属(zhŭ)予浩浩汤(shāng)汤骚(sāo)人霪(yín)雨霏霏樯(qiáng)倾楫(jí)摧岸芷(zhĭ)偕(xié)忘嗟(jiē)夫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妙处重点字词掌握(一段)降职任太守到了第二年通“俱”全,都于是扩大通“嘱”,嘱咐写文章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越明年3、百废具兴4、乃重修岳阳楼5、增其旧制6、属予作文以记之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越明年3、百废具兴4、乃重修岳阳楼5、增其旧制6、属予作文以记之规模重点字词掌握(二段)胜景,好景色日光雄伟壮丽的景象全面,详尽既然这样,那么……1、予观夫巴陵胜状2、朝晖夕阴3、岳阳楼之大观也4、前人之述备矣5、然则北通巫峡6、南极潇湘尽,直到尽头自学第1段,完成检测题:•1、滕子京虽然被降职,但是他并没有消极对待,而是造福地方百姓,从哪一句可以看出?答:从可看出,翻译这句话:2、这段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是:(用原文回答)用自己话可概括为:自学第2段,完成检测题:1、作者写的“岳阳楼之大观”是:----------------------------------------------。作者写景能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和两字连用,不仅写出了湖与山、江的关系,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2、作者所说“前人之述备矣”与第1段中哪句呼应?3本节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的作用是:,由此引出下文登上岳阳楼时两种不同的情感。•1、区别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课堂练习:①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②岳阳楼之大观也予观夫巴陵胜状来因为景象观看2、翻译下列句子课堂练习: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②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背诵课文一、二两节。施庵二中王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