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校园文化,享受快乐教育正文: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一、班级特色文化,凸现教育无穷魅力。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活动的基本场所。有人曾形象地把它比喻成学生磨炼本领、学会生存、创造人生的“驿站”,进行知识信息交流、体验快乐与忧愁、酿造希望与收获的“生活舞台”。班级建设的成效如何,从结果上看,会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影响的成效,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广度与深度。因此,人们都非常重视班级及其建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打造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就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我们可以借鉴北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全国名校经验。诸如,要求每个班制定班名、班歌、班级格言,要求各班定期根据各项活动情况认真布置教室,让文化溢满教室,环境无声育人。另外,每个班还专门挑选了解说员,架起他人了解本班的桥梁。这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独有性和艺术性。如教室布置:教室里分布了各种各样的版块,这些版块上都有不同的名字“创作天地”、“榜样在身边”、“阳光体育”……学生的优秀习作、美术作品、比赛照片在这里展示,从而形成了每个班级不同的人文氛围,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的成长足迹。二、快乐课堂,和谐校园。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课堂教学是指在课堂这一特定情境中教师教与学生学构成的双边活动。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课堂教改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方面走出校门参观学习先进教改经验,另一方面结合校情,全员参与探究教改出路,各种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板块式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等等,课堂教改文化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知识性和系统性。走进校园,你会发现四个小花坛都有温馨的提示:“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手上留情花自香,脚下留青草如茵。”、“一份绿,一份乐。”、“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这些婉转的语言对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同学们驻足观赏或嬉戏玩耍时,那些提示语是他们无声的老师,告诉孩子们其实它们也有生命。三、开展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校园文化包含有丰富的的内容并呈现出多样的形式,隐性显性,有形无形;动态静态;古今中外,人文自然,科学艺术,人类社会一切有益的知识,先进的技能,辉煌的成就。世界的民族的国家的地方的校本的,断代的通史的,集体的个体的等等,只要能够契合本校的实际,都可以为我所用,融为一体,发扬光大,继承发展。诸如提到百年名校,我们自然回想起它的校训,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大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等,校训恰恰反映了这些名校的发展的历史渊源,独特的理念以及发展的特色。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还有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如三月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四月份“书馨校园”,五月份“学生健身操”,六月份“快乐过六一”,九月份“感恩教师节”,十月份“祖国在我心中”,十一月“书法绘画赛”,十二月份“冬季越野赛”……以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展示我校学生的青春活力和无穷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