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阮秋水《秋天》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幅画面的内容;过程方法:品味诗歌朴实而意味深长的语言,正确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心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教学重难点】重点:品悟诗中意境,了解诗歌主旨;难点:通过品析关键字词,领悟本诗蕴含的情感;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最喜欢的是哪个季节呢?为什么?一年四季,春夏冬秋,各具风韵,前面我们领略了朱自清充满活力的“春”,感受到老舍安祥的“冬”今天我们来细细品昧一下何其芳笔下的秋又具有怎样的神韵。二、作者作品1.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代表作有诗集《预言》《夜歌》,散文集《画梦录》,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小说戏剧合集《刻意集》。著名诗作有《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唱歌》等。2.作品:《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三、字词知识1.音形知识丁丁(zhēngzhēng)肥硕(féishuò)栖息(qīxī)鳊鱼(biānyú)乌桕(wūjiù)镰刀(liándāo)寥阔(liáokuò)枯涸(kūhé)清冽(qīngliè)梦寐(mèngmèi)背篓(bēilǒu)2.多音字sā(撒网)撒sǎ(撒种)dīng(壮丁)丁丁zhēng(丁丁)lù(露珠)露lòu(露脸)3.形近字桨jiǎng(船桨)蓬péng(蓬勃)浆jiāng(豆浆)篷péng(船篷)朗读指导诗歌往往有很强的节奏,朗读时要注注意体会。给这首诗的语句划分节奏,并有感情地朗读。(按意义来划分)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朗读四、整体分析,明确诗歌框架1.诗中描写了很多景物,具体有哪些景物呢?露珠、镰刀、瓜果、农家冷雾、乌桕叶、白霜、渔船草野、蟋蟀、笛声、牧羊女2.诗歌被分为了三节,这三节是按什么来分的呢?明确:地点的转移,都在篇末点明所写的场景。第一节: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第二节: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第三节: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3.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4.美句赏析,分析重点词的表达作用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的有声画。写出了幽谷的深、静。读时重点放在“飘”上,要读出拖音,表明声音的幽长。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嗅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饱食”“稻香”要重读。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栖息”要重读,读出丰收的喜悦。“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用倒装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轻轻”要读出这种心情。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她的眼里都是秋天,她的感情似喜似羞。“眼里”要轻读,表明诗歌将结束。“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写秋,怎么又写夏呢?答:正因为秋天来了,骑牛戏水吹笛的牧童不见了,侧面表明夏已过,秋天到。写笛声,写夏夜的香与热,表明牧羊女对夏天的留恋,也反衬了秋天的宁静。农家丰收图秋景图霜晨归渔图悠闲,惬意,清静喜爱,赞美之情。少女思恋图五、语言运用语言准确、生动、传神,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