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是老虎的先生一教学目标1独立认识本课生字5个,理解相关词语。2能够完整讲述故事内容,并能发挥想象力把故事说生动。3了解猫教老虎学本领,因没教它爬树而保护了自己的故事,知道善良的人对坏人要小心防备。4初步认识鲁迅,激发阅读名家名篇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师:大家一定都喜欢听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猫和老虎的故事。(老师讲故事)2喜欢吗?想不想自己来读读这个故事吗?出示课题,齐读《猫是老虎的先生》。二整体感知课文1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试着完成这道填空。2出示填空:老虎本来,猫教给它。学完本领,老虎想,猫赶忙,老虎不会,只能。说明: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3学生准备4学生开小火车读课文。注意:“侥,趾,绕,扯”的读音。5指导读长句,注意停顿。出示: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指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6完成填空练习。老虎本来,猫教给它。学完本领,老虎想,猫赶忙,老虎不会,只能。三精读重点小节,学习讲故事师:课文的哪一小节具体写了祖母讲的“猫是老虎的先生”这个故事呢?1引读第二小节,理清脉络“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傅。老虎本来……。猫就教给……,这些教完了,老虎想,……。它打定主意,……。猫是……,老虎只能……。猫还没有……。”说明:引读法是把读的技巧和师生的情感两者结合起来,以读代讲,读中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达到情知和谐统一。同时,教师的引读也便于学生对重点段落脉络的把握。2两人小组读,一人演听故事的“我”,一人演讲故事的祖母。3个别说师:现在老师就是作者“我”,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和在座的小朋友听。(分别请2个学生讲这个故事)学生评论。说明:注重情景创设,激发学习兴趣,利用学生表演,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对课文加深理解,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有更多的学习兴趣。四发挥想象,把故事讲生动师:你们讲得真好,现在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试着把这个故事说得更生动些。看看提示,你或许会有更多的创作灵感。出示: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老虎(请你想像老虎像猫拜师时,它的态度是怎样的,会怎么说怎么做?)于是,猫就交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做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角色了。它打定主意,只见它(请你想像此时老虎的神态、动作)。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猫想,如果,老虎就。幸亏猫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它上树啊!师:小组合作准备一下,待会儿来说给我们听。说明:小学生学习语文,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活动。运用想象,可充实文章内容,描绘生动形象,增加感情色彩。我们可以凭借教材,联系学生生活,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小组的合作不仅课堂上能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性,更能帮助照顾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生准备后交流)师:大家说得真好,你们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生:狡猾的老虎;居心不良的老虎;阴险奸诈的老虎;心术不正的老虎。师:这样一只老虎,可是猫却料事如神,真不愧是老虎的————先生。五学习第三小节1、默读最后一节,你有什么问题吗?2、“侥幸”是什么意思?猫“侥幸”在哪里?3、对呀,如果树上真的跳下一只老虎,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生交流)4、所以本文的作者----大文学家鲁迅就是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防止像老虎这样心术不正的人。鲁迅还写了很多精彩的文章,我们图书馆就有他写得很多佳作,在课余是我们可以去借阅。六拓展想象过了些日子,猫在树林里遇到了老虎,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一个什么故事呢?说明:阅读时展开想象,可深入课文意境,理解所学的内容,扩展知识领域,同时接受教育的熏陶。关于说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