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整式的加减(1)----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作者:丁少平学校:平罗县回民高级中学联系电话:13995367335邮编:7534002.2整式的加减(1)-----合并同类项教学设计平罗县回民高级中学丁少平一、教学内容解析合并同类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2.2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知识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组)的基础。因此学好本节知识是学好后以后知识的主要纽带。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律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二、教学目标设置1.知识与技能:⑴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并能正确辨别同类项。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⑶会利用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简求值。2.过程与方法:⑴在经历同类项概念的形成过程和通过类比数的运算律得出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究过程中,体验观察、思考、类比、探索、交流和反思等数学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类比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学习。⑵通过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究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的意识。感受数学的形式美、简洁美。三、学生学情分析及重、难点学生第一次接触式的运算,符号的抽象性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要把知识的学习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如根据对事物的分类得出同类项的概念;通过分析算式与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结构,通过与数的运算进行对比,类比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我所授课班级的学生,刚开始还不是很了解学生,不知小学阶段是否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学习风气。因此,教学中我拟采取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同类项定义及合并同类项法则。难点: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以及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究。四、设计理念(教学策略分析)1.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精心预设,动态生成。通过建构“身边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问题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愉悦地参与教学活动。2.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其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3.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唤起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反思等数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4.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5.课前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贴近生活情境,引入课题情境1:有理数可以加减运算,对于整式能否进行加减运算呢?(开门见山,引出课题:合并同类项)情境2:(狼和羊的问题)(1)3只羊与2只羊相加得到什么结果?2只狼与2只狼相加得到什么结果?(2)2只狼与3只羊相加会得到什么结果?(此问将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有些学生定势思维不管结果,只管数量,有些学生会考虑狼把羊吃了的情况等等)。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中要学会对事物进行分类。将生活中的分类思想引导数学中来。(二)探索研究同类项的概念1.探索研究同类项的概念情境3:创设给小兔找家这一活动,让学生把单项式中能够分为一类的放到一个小房子中,从而得出同类项的概念学生考虑问题1:想办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如何将它们分类安家?学生考虑问题2:与同伴交流一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