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摘:武秀华《三年级上册教参要点分享》作为教师教学最好的伙伴——新世纪小学数学四版教材教师用书,凝聚了编者的智慧和心血,它不仅呈现了教材编者的编写意图、教学的建议,而且沟通了专业背景知识、教学内容、课堂实践、学生学习之间的联系,为教师的教学指引了方向,更像一本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书籍。作为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的拥趸,特别愿意把自己在阅读三年级上册教师用书时的收获和各位一起分享。一、通过单元学习内容传递核心内容的基本处理和编写意图教参“观察物体”单元31页要点分享:让学生经历推理想象、观察验证过程,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空间想象这类程序性比较弱的内容”比学习“计算这类程序性比较强的内容”更难,个体差异更大。我们一定要清楚地意识到: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与发展需要时间;不同人的空间想象力差异巨大。发展想象力的最好方法是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引导学生亲自去做。教科书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更多的不同位置观察一个或两个物体,通过想象、推理、模拟、观察、验证等不同层次的活动过程,获得丰富的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教参“周长”单元106页要点分享:1.结合丰富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什么是周长”一课,关于周长的概念教科书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和已有经验出发,帮助他们逐步感悟周长概念的本质属性。教科书首先让学生用彩笔描出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边线,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的长度,接着通过认一认和说一说,指导什么是树叶的周长、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通过想办法得到它们的周长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实际意义;再通过数一数、算一算等活动,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周长的表象。2.重视实际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测量各种图形周长的活动经验。在“什么是周长”一课中,安排了测量树叶周长和数学书封面周长的活动。在实际测量中,学生需要思考:用什么工具测量、怎样测量等问题。其中树叶是不规则的曲线图形,测量它的的周长比较有挑战性。教科书只提示了“围一圈”的方法,学生还可以灵活选择将树叶放在直尺上滚动等其他方法进行测量。数学书是规则图形,测量过程可以体会到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为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奠定基础。此外,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所以教科书在练习中也有意识安排了估作业本封面、课桌面、鞋底的周长等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估测方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同时注重将估测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逐步提高估测能力。二、借助具体的问题串来阐明如何落实培养学生从头到尾的思考教参“混合运算单元”19页要点分享:教科书突出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就是提醒学生遇到问题,一要理解题意,如理解“限乘”的含义等;二是要分析数量关系,思考“先求什么,后求什么”;三是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式计算;四是对答案进行检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逐步学会从头到尾的思考问题。三、指导教师借助研究学生的学习困难和认知特点展开课堂教学。教参“加与减”单元43页要点分享: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学习习惯。随着数目增大、步骤增多,能准确计算多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对三年级的学生挑战性是比较大的。事实也证明,多位数的混合运算是学生出错最多的内容,而且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算的情绪。教科书在编排过程中有意识地“暴露”这种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同时增加学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探索并找到准确计算的好方法,养成按程序、守规则、要验算的好习惯,有助于缓解学生的厌烦情绪,尽可能避免计算错误的发生,提高运算能力。教参“加与减”单元51页和52页要点分享:列竖式笔算时常见的错误:①数字“搬家”时抄错,如把256抄成265;②退位减法忘了退位要减1,如850-536=326就犯了这个错。通过找错、改错,总结减少错误的办法,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验算习惯。连续三次出现退位减法,非常容易算错。因此,除了会利用加减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进行验算外,发展验算策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