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之花常开常新——农村小学语文教研工作不容忽视【摘要】以科研兴校、教研强师为理念,以教学研讨为渠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在校内努力形成“主动、开放、实效”的教研机制,用心营造“支持信赖,合作分享”的教研氛围。树典型,抓普及,促提高,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逐步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力求我校校本教研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研工作骨干教师新课程实施以来,“教研教改”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语文教研工作也受到高度重视。作为学校的一项基本工作,语文教研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校借助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强劲东风,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努力推进“主动——和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最大的学科组——语文教研组,我们深深地感到应该始终站在课程改革浪潮的前沿,为学校的语文教学,为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我们的智慧和才能。要让语文教学上一个新台阶,理所当然学校的语文教研工作要高度重视,才能让语文之花常开常新。下面我就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语文教研工作。一、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使之适应新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是基础课程改革的核心,关系到新课程实施的成败。为了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我校倡导“理论先行,实践结合”的师资培训模式。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学校举办的各种进修、调研活动,让老师接触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鼓励老师订阅相关的教育书刊,在理论上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同时,我们还经常性地收集一些教育专家及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录像,组织老师定期观看。这样,既有先进的理论做指导,又有优质的课例来学习、参照,老师们学有方向、教有榜样,教学热情被调动了起来,也更愿意在教学中去摸索,去提高自己。许多老教师深有感触,觉得自己在教学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主动把新的教育理念和自己积累的一系列教学经验相结合,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而一部分新老师,更是觉得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仅教学理论知识丰富了,而且教学实践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还鼓励新老教师开展结对子活动,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老教师们高兴地说,新老师让自己变得年轻,给自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新教师更觉得自己有了引路人,工作不再盲目,少走了许多弯路。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教研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我校的教研质量。二、教研工作重形式,更要重实效。1许多农村小学在教研活动方面趋于形式化,教研计划、教研活动记录、业务学习笔记大多是应付性的东西。有的学校有课题研究,但围绕课题进行的教研活动却寥寥无几;评议课也多为应付性的简单说两句,主题不明确,发言人不能完全投入,没有引导大家对课堂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有时简单说几句,有时又成了拉家常,有时甚至不了了之,缺乏应有的争论,缺失应有的教研气氛。这些形式化的教研活动收效甚微,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使一些原本想进步的教师产生一种厌倦心理,进而产生惰性心理,制约了教研活动的开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校开始尝试以下的几种教研形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一)、每周举行一次学科教师调研: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为语文、数学老师教研时间,两个组分开进行教研活动,大家就最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集体讨论解决。(二)、每周一次的年段同学科教师教研。特别是五、六年段,整合到中心校上课,班级数多,同学科老师在一起办公的时间又比较集中,随时都可以把教学中的一些状况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学校举办的各种教研活动,经常性地派老师参加州、县举办的开课、听课、评课活动,把好的资料和教学方法带进学校不断实践。(四)、在组织老师学习理论的同时,大量的实践课成了老师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每学期,坚持组织老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让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有一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