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二活动要求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3.用图画、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三活动资料(一)蚕的一生生长变化过程蚕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蚕卵------幼虫------蚕蛹------蚕蛾蚕的生长发育与温度、湿度、食物等都有关系,一般是孵化期10至11天。幼虫期25天左右(具体为1龄期4天~5天;2龄期为3天~4天;3龄期4天;4龄期6天;5龄期6天~8天),蛹期14天~18天。蚕蛾期3天~5天。羽化后的蚕蛾不再吃东西,大约一个小时以后翅膀才会变硬。在翅膀硬了以后就会交尾。每只雌蛾大约会产300粒~500粒卵。蚕羽化成蛾的目的就是为了交尾和产卵。(二)幼虫的外部形态是什么样的(1)外形及体节蚕体是长圆筒形,由头、胸、腹三个明显体段构成,胸部腹部又合称体部。(2)头部及口器头部是幼虫感觉和摄食的中心,着生。有触角、单眼、口器等附属器官,简称附器。(3)体部及附肢1.胸部:由三个环节组成,分别称一、二、三胸节(前胸、中胸、后胸)。每一胸节的腹面都有一对胸足。胸足由三小节组成,表面生有很多刚毛。第二胸节的背面有一对黑褐色的眼状斑纹,一般称胸部为头,称此为眼。2.腹部:由10个环节组成,分别称第1、2、3~10腹节。(4)雌雄性特征雌蚕在第8、9腹节的腹面各有一对乳白色的小圆点,前一对称前生殖芽(石度氏前腺),后一对称后生殖芽。雌蚕第8、9腹节的腹面交界处的中央,有一乳白色的飘形囊状体,也称赫氏腺。外性征一般在5龄第2、3天最清楚。(三)为什么小蚕喜光,大蚕喜暗昆虫和光线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些昆虫专门在光亮的地方活动,有些昆虫却老是躲在阴暗的地方活动。即使是同一种昆虫,它跟光线的关系也会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许多昆虫,当外界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就会躲避光。还有毛毛虫在饥饿的时候往光亮的地方爬;饱餐一顿以后,它就开始躲避光。有不少昆虫,它们小时候和长大以后所要求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于是对光线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关于蚕和光的关系,也同样如此。家蚕的祖先本来是生活在野外树上的。小蚕从。卵内孵化以后,趋光的习性使它们可以爬到照明最强的桑芽顶部上去,吃到最合适的叶子。较大蚕儿,由于日光会把它们生体晒得过热,就避开光亮的地方。所以家蚕的祖先,小时候“欢喜”光和长大后“欢喜”暗,对于当时的生活可能都是有利的。虽然家蚕已经在室内饲育很长时间了,可是它祖先的习性遗传下来,还一直保留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