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3附件:教学设计参考模板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教学形式教师李晓梅单位西安市阎良区振兴中心小学课题名称窗前的气球学情与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我所带二年级2班学生他们年龄小,聪明可爱,活泼好动,但自制力不够,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导入、识字、阅读等环节整堂课都体现出趣味性,有了兴趣也就有了专注;通过预习及检测,我发现学生们对生字认知很快,经过一年级的识字积累,已经能掌握运用如“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归类”等识字方法来自主识字,具备了一定的独自主识字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学生的朗读能力很欠缺,尤其对课文感情的把握上。读课文干巴巴的,有的完全是唱读,毫无美感可言。而二年级除了大量识字之外,阅读美文,体会情感,品味积累语言也很重要。所以在阅读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方法和引导,加强训练。二、教材分析:《窗前的气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组以“关爱他人”为专题组织教材内容,《窗前的气球》是其中一篇叙事性文章,主要表现同学之间的友爱。课文以科利亚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讲述了科利亚生病住院,米沙和同学用气球给科利亚带去问候的故事。全文虽然没有用文字明确告诉学生什么道理,却充满着温馨的友爱之情。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充满童心童趣,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练习朗读、体会真挚情感、拓展想象的好教材。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自然不用深讲多问。识字写字及朗读教学仍是本课的重点。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便可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会真挚的友谊,体验情感的变化;再通过一些必要的说话训练、想象练习,就课文中的空白点对学生进行适当引领,又可让学生品味语言,学习语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谊,懂得珍惜友情。教学过程与方法(从导入到结课的步骤,含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教具、学具、资源等)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拿出一只漂亮的气球,给同学们看,平时,你们在什么时候、哪些地方看到过气球?说一说气球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这个气球,却有着特殊的作用,它呀,成了一剂治病的良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2、揭示课题:窗前的气球1、回答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具体说一说气球在生活中的作用。2、齐读课题。用气球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拉近了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组织学生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下面的枫叶,画出难读的句子。2、引导读含有生字的语句。3、检查识字情况。(1)小老师教读。(2)去音认读。(3)游戏:我说你拿。(4)交流识字方法。(5)认气球上的生字,把气球奖励给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互相请教不认识的字。2、读句子,识生字。3、各种形式认字。小老师领读。读准音。师说生字,生拿出相应的生字卡片。把识字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认生字,竞争气球奖品。利用游戏活动等多种形式识字,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利用和生字多见面巩固识字。教学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指导朗读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窗前的气球是谁送给科利亚的?课件出示:见不着____、见不着____、见不着_____……病床上的科利亚_____。2、科利亚生了什么病?他的心情怎样?在课文中找出表现科利亚孤单、难受的词语或句子。3、这是怎么回事?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指名说。练习说话。2、练习读第一、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句子。(真没意思……)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注意读出疑问的语气。交流汇报。问题导读、设疑促思,朗读中体会、感悟。问题解决了,课文内容也就理解了。(课件演示:一个气球飘上来,在窗前停了一会儿,开始一上一下动起来的情景。)4、他看见气球后心情又是怎样的?比较句子:(课件出示)科利亚的心情好了许多。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5、窗前的气球代表了什么?科利亚为什么高兴地笑了?(出示课件)想一想,说一说:科利亚___________,高兴地笑了。6、小结。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