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鸟》教学反思刘宗琴本节课教学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老师指导学习等多种形式让每一得学生都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领袖儿童教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扎实。但也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一、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实效。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这一要求是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的。生本课堂注重以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然而教学中,在实施探究性自主学习中,我们走极端,将课堂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我认为生本课堂提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施主动性的探究。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单纯地提倡学生的主体性,说明没有很好地理解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辩证关系。另外,小组合作应该在学生需要时适时合作,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需要合作,难度增加,自学困难,学习能力要得到提升时就自然而然地需要合作。学生展示前的准备就需要合作解决共同的问题,如怎样读得声情并茂,怎样表达清晰流畅,见解独到,都是需要集大家的智慧才能完成的。三是小组合作不能流于某种形式。要给足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活而不乱,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组内展示,组间展示应该有感情充沛的朗诵,激情四溢的讲解,针锋相对的争论等思想浪花相互碰撞,散发出学生个人魅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在课堂中就是丢下问题让学生去合作,缺乏组织指导,表面看起来热闹,都在学习,但实际上合作学习效果不够,学生困难问题得不到解决,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二、小组交流中缺乏生生间的互动。生本课堂中,如何进行小组学习,怎么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交流展示如何与全班学生形成互动,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在《父亲和鸟》一节课的教学中,先学后教我设计了这样的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鸟很了解?用——划出相关的句子。2、小组内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可以抓住一个词,一句话来交流。从学生表现情况来看,他们都在交流自己找到的有关父亲知鸟的句子,但第二个问题有部分学生会有困难,无从着手,这么多句子,该怎么交流,重点要交流什么呢?在学生心中画下了问号。这就反映老师在备课时准备不够充分,想的不够周到,没有切合实际的考虑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毕竟是二年级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技巧都十分缺乏,教师更应考虑的细致,我却没有想那么多,重点看了几个小组,为交流作准备。如果在合作学习时,目标更加细化,让学生在找出的这么多句子中“选择出你们小组想重点交流的句子来给大家交流”,这样可能学生交流的内容会更加明确,也不至于会出现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合作中茫然。课堂中有4个小组在全班进行了反馈交流,经过前期的培训,小组交流中,学生能运用这样的交流语言:我来给大家交流第一个问题。谁有不同的看法?请你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当遇到困难时,会说: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想好,谁能帮帮我?学生在交流中有了一定的方法。但与全班学生的互动,十分欠缺,积极思考的学生能参与互动,但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在听别人讲,而没有自己的思考,甚至不能集中注意力。长期下去学生的思维,表达就得不到锻炼和提高。三、教学中,重视学生基础不够,欠缺对重点句段,精美语言文字的品读。语文课姓“语”,要扎实的开展听说读写活动,有效的进行字词篇章的训练,我的课中对品味语言文字,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方面做得还不够,要体现书声朗朗的课堂,锻炼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真正体现语文本色,才能彰显生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