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乘车》课堂实录与点评〖教学目标〗1.在模拟上下车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动物头饰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模拟演示,探索新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马戏吗?(喜欢)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知道你们喜欢看马戏,决定带你们去马戏团看一看。(学生兴趣高涨)(评析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看马戏的设计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这样的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1.探索连加。瞧!淘气和笑笑2人坐着公共汽车来接你们啦(课件演示,师配旁白),科华北路站到了,先上了4个人,有1个小朋友在后面边跑边喊:“等等我,等等我。”最后他终于没被丢下,也上了车。师:谁能把到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完整地说一说?生:原来车上有2人,到科华北路站后,先上了4人,又上了1人,现在车上有7人。(在学生叙述时,教师把2,4,1,7四个数字写在黑板上。)师:(指着黑板上各数)你能不能试着用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呢?生:2+4+1=7(师板书)。师:2,4,1,7各表示什么意思呢?生:2表示车上原来有2人;4表示先上来4人;1表示后上来1人;7表示现在有7人。师:孩子们,那你们是怎样得出7的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生:我是数一数现在车上的人数有7人。生:我是先算2+4=6,再算6+1=7。师:哦,老师明白了,就是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得出来的数再与后一个数相加,对吗?(老师边讲边板书:2+46+1=7)师:小朋友真聪明。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生:它有两个加号。生:有3个数相加。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评析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这一环节的教学,从再现学生生活中搭乘公共汽车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从乘客变化情境中提炼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持下建立连加的数学模型,符合儿童思维特点,隐含“数学从生活来”的大数学观。)2.探索加减混合。我们的公共汽车又要继续往前开(课件演示,师配旁白)。汽车继续往前开,请同学们数一数车上坐了几个小朋友?游乐园到了,后门有3个人下车,前门有2个人上车。师:谁能把到游乐园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生:原来车上有7人,游乐园到了,上车2人,下车3人,现在车上有6人。师: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和你的同桌小声地商量商量。生1:7+2-3=6。生2:7-3+2=6。师:怎样计算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生1:第一个算式先算7+2=9,再算9-3=6。生2:第二个算式先算7-3=4,再算4+2=6。生3:两个算式都是先算前面两个数,再和第三个数算。师:你真聪明,会把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合在一起说,孩子们同意给他一颗智慧星吗?(同意)生4:是从左边算到右边。师:真了不起,用这么简单的话说清楚了运算顺序,小魔女奖给你一颗智慧星。对,我们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师:看,这两个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可列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四人小组,轮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讨论讨论。)生1:我们认为第一个算式是先加上车的,再减去下车的。生2:我们认为第二个算式是先减去下车的人数,再加上车的人数。师:在这两道算式里都有哪两种运算符号?生:既有加号又有减号。师: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有加又有减的我们把它叫“加减混合”。(评析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教学形式,发挥集体力量,以强带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及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