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生成性时陈保平摘要:樊城“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改革进入深水区,暴露出一些问题再所难免。如何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生成性时机无疑是重中之重。教师应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讨论,并给每一位学生同样的表现机会。在动态生成的高效课堂,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合作探究的实际问题,根据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大胆地进行二次分组。教师要从创设有吸引力的主题、探寻鲜的语言环境、开展综合性语文专题活动等方面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应以“独学”为基础。敢于打破“四学”流程,加强教师的引领作用。小组合作探究应以自我需求为归宿,将“要我们探究”变为“我们要探究”,这才是小组合作生成性探究的最高境界。关键词:参与探究;引导探究;指导方法随着樊城“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对合作学习的内涵与操作方法产生了理解上的偏差,结果是学生不能在合作探究中有效地进行讨论,致使本身互动、高效的讨论出现了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现象一:或许是较快地进行展示环节,教师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交流意见,两三分钟就草草收场,使合作探究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现象二:一些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放在小组合作探究,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达不到合作探究的真正效果。现象三:学生不能围绕重点难点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究,甚至争执、吵闹不停,却不懂得倾听、采纳别人的意见。也可以说是“动”有余而“静”不足,缺乏深层次的思考。现象四:少数优等生“独霸话坛”,搞一言堂;多数学生则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一言不发,游离于探究内容之外。综观上述几种现象,这种无序、无效的合作探究占据了语文课堂,其一方面助长了“三究四学”高效课堂的形式化倾向,另一方面又遮盖了高效课堂理应暴露出来的问题,从而使课堂陷入了形式讨论的怪圈,这必将导致“三究四学”高效课堂的少、慢、差、费,背离了樊城课改的初衷。出现这些问题,当然我们的教师责无旁贷。一方面我们要在小组建设上要很下工夫,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准确把握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生成性时机。下面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一、激发潜能,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探究。在小组群学时,教师应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讨论,并给每一位学生同样的表现机会,指导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尊重彼此间的意见和观点。特别是在合作交流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以及学习困难的潜能生,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与肯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关于怎样激发每一位学生参与交流探究的潜能,我想说的是另一问题。高效课堂更具有“市场经济”的特征。“三究四学”高效课堂小组划分遵循的是“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的基本原则。其实,在动态生成的高效课堂,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合作探究的实际问题,根据课湖北省樊城区襄阳市第四十四中学小学语文441133堂学习的重难点,大胆地进行二次分组,也就是“同质同组”的方法。这样,能力强的小组放手让他们自己探究,面对面地交流各自的想法;能力一般的小组根据教师的示范,先自己提问题,再讨论回答;能力弱的小组,由于他们在小组里平等相处,没有心理压力,所以在与小组成员一起提出问题时就能自由讨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只有采用了这样的分组形式,全体学生才能充分地参与合作探究,从而达成了合作学习的目的。课改就是要改课堂,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二、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开展探究1、创设有吸引力的主题。有吸引力的主题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师要从教学的具体内容、达成的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安排合作探究,而不是单凭教师的主观愿望,随意性的降低要求。记得有位教师在教学《科里亚的木匣》时,有创意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假如你是科里亚,你会怎样去挖木匣?画出科里亚和妈妈埋木匣、挖木匣的示意图。埋木匣只有5岁,步子小,挖木匣4年以后,步子大。第一次:第二次:这些探究性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还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