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心得卢云自我校尝试开展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以来,我在语文课教学中同样也尝试了这样的新模式,努力改掉“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的沉闷现象,努力建立了教师、学生“双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使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成为课堂上最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和汇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中获取新的知识。现我与大家谈谈在尝试这新模式教学的一些体验。一、初始阶段刚开始接触参与式教学这样的新教学模式很兴奋。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重在讲、重在灌输,以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充当着知识的权威者、垄断者、传授者,可以说整堂课都是独裁者,学生则因为知识的不完备而处于被动的接受者的位置,一直以来所提的素质教育终于落到了实处。于是在区教研室和校教导处的指导下,我们轰轰烈烈的制定开展这一模式的计划:(1)制定小组建设方案。首先分好小组及组长、组内建设;其次组长培训、组员培训;最后评价奖励策略等等。(2)研讨每课的导学案。虽然实施新教学模式的计划有了,但真正实施起来却举步维艰。首先在小组建设上我们都感到头疼。第一,桌子已摆成形,小组、组长等方面也落实。但由于人数太多划分的小组也有10人,讨论起来不方便、组长不好管理、容易产生边缘学生等问题;第二,由于人数太多成型后的小组很粘连,使课堂纪律难以掌控,游离课堂的学生较多。第三,导学案刚接触,备课没有方向。这一连串的问题弄得我像无头苍蝇到处乱飞,四处碰壁。于是,我们年级组请求观摩韦主任的一堂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语文课。韦主任这一课听下来,似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又重新点燃了我们心中那浇灭的曙光。接下来,我心中终于有了底气,知道该怎么做了!二、形成期回到班级,针对我班特点重新编组,摆桌形:即桌形按原来常规形摆放,小组分10个组,8人/组(大展示如:舞台剧、相声等时8人,小展示如品文本时可4人),以两桌4人每小分组“一”字形并排坐着(合并即8人)。这样课堂纪律容易掌控,边缘、游离学生也得到照顾和监控。至于导学案,我就模仿韦主任:第一、布置预习(家庭作业)第二、写导学案(激趣导入---出示目标---分配任务---合作学习---小组展示---老师指导帮助---学生小结---练习---课后小结)第三、展示多样化(舞台剧、朗诵、小品、知识竞答......)。这样前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但随之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1、预习不到位,有些甚至不预习;2、展示单一,有些甚至“害怕”;3、组长能力不足。为此,我加大力度培训组长,详划奖励机制,切实落实到位。具体做法:组长每人一本“小组成员奖惩记录手册”。手册分别记录小组成员每天的值日卫生、课前纪律、课堂纪律、展示、作业等,组长按班级奖惩细则的分数给其打分。每周组一小结,评出最佳组员、最低分组员给予精神上的奖励和批评;每月班级大总结,评出最高分25名,给予实质性奖励;最低分12名,给予最严重批评包括请家长来校教育等。奖惩细则一出,上述情况有了一些好转,特别作业做的比以往较好。三、反思期班级虽然出台了详细的奖惩制度,但是展示时如小组不以抽签方式展示,则没有小组主动发言。为了使大家找回自信,展示我把它分为个人展示、小组展示。个人展示主要设计在检查预习成果(即第一课时)如生字辨析、新词理解、多音字、主要内容、写作思路(课文脉络)等基础知识点;小组展示主要是写作方法、评重点及疑难句等重点、难点知识。实践反应个人展示比较激烈,适时补充也有一些人,但小组展示单一、胆怯的特性仍没有得到改善。参与式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固然很好,但主要还得依托课堂的驾驭者——教师,巧设问题,引导得当,适时鼓励,恰当点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达到了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式的目的。反思其中的原委不乏教师我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其中之一,深感惭愧,往后要多加修炼业务、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这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而不累,学生学而不烦,既达到了参与式合作学习的目的,又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效果何乐而不为呢?